【藝述心言】藝術家的奇幻漂流 / 鄭哈雷
Left
Right

(2016年3月)相信,世間上任何一個人都總有所冀盼、有所追求。有的但求「生存」,甘為五斗米折腰;有的堅持夢想,有情飲水飽。被定型為「浪漫大過天」的藝術家,大概是後者。而年紀輕輕已闖出頭上一片天的鄭哈雷(Halley)坦言︰「人生在世,並非予取予求。在爭取到某些的同時,我們亦正在付出另一些。」藝術世界裡,熱情與麵包,何處著地?

 

現在

本月舉行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中,Halley將展出兩幅新作。訪問當天,他正在位於JCCAC L7-01的工作室中密鑼緊鼓作畫。我們很驚訝畫布上開了一個個洞,他卻聳聳肩說:「用來長沙律菜的——是作品一部分。」

 

畫布背後,是一個水耕系統,沙律菜就這樣種出來,可供食用。「創作靈感來自《少年Pi的奇幻漂流》。電影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中『食人島』的意象。」Halley就在畫布上呈現他對「食人島」的思考,探討輪迴、供求、等價交換、糧食危機等社會議題。

 

過去

「鄭哈雷」儼如一個品牌,Halley的出品,不但獲夏利豪基金會和中國銀行收藏,更在蘇富比成功拍賣。他大學還未畢業已嶄露頭角,2006年獲夏利豪基金會藝術比賽冠軍;四年後再下一城,獲雅加達藝術獎;2012年獲香港青年藝術家大獎。他先後參與「香港國際藝術展」、香港文化博物館《時間遊人》展覽和「倫敦藝術博覽會」等;2013年首次踏足不少藝術家趨之若騖的殿堂——「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創作,對Halley來說是一種思維方式、一次突破。「要創作,就要設定一些限制,然後設法打破、超越。」回顧藝術生涯,他表示自小深受「不是太系統性地研習」的國畫所影響,直至入讀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才接觸西方藝術媒介例如塑膠彩、水彩、裝置和多媒體藝術等。「國畫有一套方程式,畫的是對事物之宇宙性、整體(輪廓)的理解和呈現。我就嘗試專注畫眼前的、唯一的景物(如樹木),以打破國畫的傳統。這亦是一個回應身份、探討自我如何看待國畫的過程。」

 

未來

自言不喜歡畫自畫像的Halley自我剖析︰「我畫畫理性主導,沒太多個人感情。」創作涉獵範疇廣泛(不限繪畫,還有攝影和裝置等)、題材多變、不拘一格,很難強行下定義。他就像少年Pi般,乘著救生艇在藝海裡漂流,積極向未知進發。「每幅畫都是我對於不同觸發點的發揮,沒有固定章法。希望透過創作,以藝術表達和探討一些令我感興趣的題材。」

 

作為獨立自主的「全職」藝術家,Halley透露目前作品「產量」為每年15至20幅。然而,他的想像卻漫無邊際︰「我一直在思考香港藝術家的發展『規模』(Scale)。」規模,不單指作品尺寸的規模,還有對社會的影響力和滲透性。相比起個人藝術生涯,他更關注的是整個行業和從業者的發展。他遠眺艾未未等國際級藝術家︰「他們甚至以工商管理的模式營運藝術行業,背後有資本、有強大團隊支持。」言談中難掩欣賞與羨慕之情。

 

「香港藝術家可以走多遠?」時間和距離有限,唯藝術無涯,談目的地、著地處畢竟言之尚早。會局限可能性發展的,大概只有藝術家本身的想像力、潛質和毅力。

 

下載《JCCAC節目表》2016年3月號按此 

 

更多【藝述心言】文章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