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述心言】「真實」神偷 / 張浩強
Left
Right

(2016年6月)JCCAC L6-11單位內,鋪天蓋地是藝術家張浩強(Edward)誠實地「偷」回來的「真實」——種子、花瓣、飄絮、落葉、塵土,凝定於大幅的透明物料。此「偷」不同彼「偷」,Edward坦言︰「這些作品有一半並非出自我手筆——如樹葉和乾草,皆取之自然。我只負責提供盛器或接合的方法。」他的創作是將從大自然收集的有機物,存封於透明封箱膠紙、畫布、油彩之上,拼湊出一份原始、純粹與赤誠。

 

J︰JCCAC

E︰張浩強

 

J︰工作室命名為「藍圖工作室」,而你亦先後憑作品《藍圖 - 巴別塔》(圖1)和《藍圖 - 空白》(圖2)獲得「夏利豪基金會現代藝術比賽」季軍及諾基亞藝術獎(Nokia Arts Awards Asia Pacific Visions of Your Future」)。「藍圖」想必對你有特別的意思?

 

E「藍圖」是計劃的意思,亦是貫穿我大部分作品的主題。不過從前力求規劃,現在反而更期待生命中的不期而遇。

 

每當「完成」一件作品,總讓我有種莫名的失落,甚至開始挑剔當中的不完美,懊惱為何沒有做得更好。但到底何謂「完成」?我但願作品能夠沒有「完成」而一直延展下去,組合或重疊,開創各種可能性——可以是融合城市與大自然,可以是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膜,甚至是連繫自我的外在與內在。

 

J︰談談你個人的藝術事業發展。最初於香港理工大學唸設計,及後接觸藝術治療,現攻讀香港中文大學的藝術文學碩士課程。「藝術」對你來說是甚麼?

 

E我理大設計系畢業時,辦了一個展覽,發現原來自己喜歡的是藝術創作。因為從未受過正統藝術訓練,於是抱著「我的創作算不算是藝術?」這個問題報考藝術碩士課程。

 

J︰快將畢業了,找到答案了嗎?

 

E「藝術」未必有一個既定的答案吧。在不同人生階段,我對它都有不同的理解︰從前是一種形式;後來是精神依靠;這一刻則是一條「回家」的道路(心靈的歸處)。

 

J︰也許,藝術關乎的並非一個答案,而在於到底問了一個甚麼問題。你近來的作品似乎都與大自然有關,這就是你的「家」、你安身立命之所?

 

E有個項目是「幾好玩」的。家附近有個偌大的草地(畢架山下的石硤尾配水庫草地),我特別喜歡在那裡散步和思考。一天忽發奇想,要量度草地的闊度,並以封箱膠紙代替間尺,意外發現膠紙夜裡反光的特性,就像草地上畫出一條發光的線,美極了。將膠紙收回來的時候,又意外地收集了一些原汁原味的「真實」質感——經過樹林,樹葉就黏附在膠紙上;遇上草地,就有草;走過沙地,就有沙……

 

我在那裡花了約40個晚上,重複以封箱膠紙在地上畫發光的線,然後收回,結果收集了60多卷膠紙。將它們接駁組合,成為一個捲起直徑達2米的草球,像一餅記錄「真實」的「錄音(影)帶」,命名為《藍圖 - 曠野40》(圖3)。

 

突然明白,創作不一定要在工作室,大自然蘊藏著一種比「自我」更強大的氣息。我沒做甚麼,而作品只是從大自然擷取很小量的資料,卻帶來相當大的震撼力。

 

J︰這就是你「回家」的路?

 

E說的也是!畢架山位處九龍城市邊緣,我每天來回石屎森林、經過草地、上山、回家。遊走於城市與山野,有種回歸自然的況味。過去的創作比較自我,亦比較「城市結構」和形式化,現在則學著放下一點點自己,好讓大自然的元素自由進出。

 

J︰你一直強調「真實」,甚麼是「真實」?

 

E它是無所不包的狀態,當中包含美與善。但凡反映真實的,自會呈現一份美態。它亦是一個流動的過程,時刻在變,如同自然。自然之景看似相同,而「當時」的真,卻非「當下」的真。

 

下載《JCCAC節目表》2016年6月號按此 

 

更多【藝述心言】文章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