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述心言】「燒窯」自適 / 曾章成
Left
Right

(2018年3月)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百花爭鳴的藝術展季節。在這陣子,才剛把工作室搬到JCCAC數月的陶瓷雕塑家曾章成,亦整裝待發,再次開展其藝術旅程。步進他的新工作室「Johnson Tsang Workshop and Gallery」(L2-01),我們頓時感覺到一種和諧的氣息──展示作品的陳列櫃子、林林總總的雕塑工具、及專業的燒窯儀器全都井井有條地鋪陳並置著。曾章成說:「我喜歡自己動手製作,所以用了好幾個月安裝層架、櫃子與其底部的滾輪、及大型抽氣機等。」

 

在曾章成的工作室裡所看到的專注認真及一絲不苟的態度,大概亦映照著他的創作。曾氏的雕塑作品以精細的工藝打造出各種寫實的物象,包括人的面龐、嬰兒、或水等;此外亦意味深長,題材主要是關於自身的內在情感或各種對現今世界局勢的反思。作品曾展於多個本地及海外平台,包括香港茶具文物館、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及韓國「Gyeonggi International Ceramic Biennale」等;亦為他帶來了不少獎項及認可,如三屆「陶瓷茶具創作比賽」之首獎、西班牙「Bienal Internacional de Cerámica, Manises 」的「陶瓷設計獎」及「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計劃獎」等。

 

J︰JCCAC
C︰曾章成

 

悄悄萌芽的藝術種子

J:當初是甚麼讓你喜歡藝術的?

T:小時候父親吸毒屢勸不改、家庭陷入困境,在我三歲時,母親鼓起很大的勇氣,帶著我、哥哥和襁褓中的妹妹離家出走。母親為了生計日夜工作,根本無法陪伴或管教我們,因此我們從小就有很多自由的空間在外面四處遊玩,例如會走到海邊、石崖間探索。這些經歷引發了我對觀察事物的興趣,例如我很喜歡看樹葉的紋理、螞蟻的動態等等。在這種身邊沒有成年人束縛的環境下,我們的思想和成長,都是順著自己的摸索而自然發展。回想起來,那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我很自主地培養了自身的觀察力、創造力和世界觀。

 

J:那你有接受過正式的藝術訓練嗎?

T:我主要都是自學的。我從小便喜歡畫畫,在求學時期我不算是一位很勤奮的學生,上課時喜歡在課本空白的地方塗鴉,很多時會畫同學和老師的模樣。有一次我又在堂上畫畫時,老師冷不防地走到我跟前,我當時以為必會被責罰,怎知她看了我的塗鴉後甚麼都沒說。直至小學畢業那天,她把我叫到班房門外,然後把幾本關於學習美術及素描的書送給我,令我很鼓舞和感動 。

 

而在我全情投入藝術工作之前,其實當了十三年的警務人員。當時的同袍都知我喜歡畫畫,常有人在午膳時找我畫人像素描──整個警務生涯中可能畫了超過三百幅!回顧過去,我發現不知不覺中那些就是我學習塑形及人體結構的最佳訓練。

 

J:當時離開穩定的警務工作,有感到可惜嗎?

T:當時已升為沙展,事業來得不容易。但我常覺得人生在世不應只為謀生。我相信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來到這個世界都有其命定的任務。最後,我選擇聽從自己內心深處的呼喚,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全心全意投入藝術創作。當時我正著手開始陶瓷創作,一直做到現在。

 

J:你的陶瓷雕塑十分細緻,精工細雕的手藝可說是你的創作標記嗎?

T:我很注重真實感可能我性格一向都是比較認真所以會用上很多時間作資料搜集及觀察。例如在作品《鴛鴦二世》中,我塑造了一雙互相潑出飲料的杯子,兩邊流動的液體分別呈現出一張人臉的形狀,在面對面的碰撞間接著吻。要做到此效果我得在創作前花上大量時間精神研究水的形態。最初我會在洗澡時觀察水的律動;接著更進一步作實質的試驗,反覆將物件拋進水中,讓水花四濺,以作觀測。經過多次的觀察,我再著手試驗以陶泥捏造水的形態。最初的製成品都未能像真地表現到水流的力量;後來經過一番嘗試我才慢慢掌握到其流動時的方向與形狀。我的創作宗旨是要自己不斷有進步,每次完成作品後我都會努力尋找可改進的空間,希望下一次再做時會更完美。

 

以藝術觀照生命

J:你的製作極其認真,其實你的動力來自哪裡?

T:從前當警察時處理過不少致命的交通意外──這一刻還在路邊拖著的親人,下一瞬間卻在你眼前成了輪下亡魂。這讓我明白到人生無常的道理,使我更珍惜生命,更進一步奠定了我做作品的態度:我希望在有限的生命裡盡力做好自己,每次做作品也會視之為最後一次的創作,全力以赴。

 

J:藝術對你有甚麼重要性?

T:雖然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我相信人有靈魂。靈魂在一個較高的層次,而我們要通過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才能與自己的靈魂溝通。做藝術創作能讓我心無旁騖地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更接近自己的靈魂。

 

J:那你希望你的作品能為他人帶來一些啟發嗎?

T:我希望能為世界帶來一點愛與正面的感悟。我的一件作品《Under the Skin》塑造了一張被拉扯的臉孔,有人跟我說這臉孔反映了他人生裡苦被困的狀態;但我對他說也許那臉孔其實呈現著嘗試與世界和解的狀態呢。同樣的畫面,我們可選擇以正面或負面的態度去理解。人生如是,很多時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好像我在單親及清貧的環境下長大,又做十三年並不是自己最希望從事的工作,對不少人來說或許這些都是壞事與挫折;但如沒有這些經歷,便沒有現在的我、現在的作品。我深信「destiny's『for you』, but not『to you』」──命運是為你而設的,人生際遇總有其原因和意義,而不是上天亳無因由地要你白白承受的。

 

下載《JCCAC節目表》2018年3月號,按此

 

更多【藝述心言】文章,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