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華書法展覽
Left
Right

2011-06-01 ~ 06-30

 

司徒華書法展覽
開幕酒會// 6月3日 (星期五) 下午12: 30 - 1: 30 JCCAC 藝術村 L7-12A 歡迎書法愛好者參加!
展期地點// 1 - 30. 6. 2011 JCCAC 藝術村 L7-12A 舉行
開放時間// 12: 00 - 20: 00
預約方式// +(852) 9802 - 9440 artopia_net@yahoo.com

司徒華書法藝術
獨行拔俗

司徒華先生思路之寄、學識之富、品性之高、行事之險,為時代所不及,是國父孫中山先生以後又一典範。其著我、獨行拔俗的人格修養,不侔于逆人,不從于建制,無出傳統文人左右。正是莊子所指的「天(主)下之小人,人中之君子。」(大宗師第六)先生嘗以魯迅詩句作行書對聯自勉勉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正反映先生在政治上的秉持公義、橫眉不畏強權、擇善而固執;在教育上如「孺子牛」的謙讓敦厚,樹木樹人,春風化雨。「司徒華的書法展覽」展出逾二十多件的作品,包括華叔訓勉後輩別忘記為基層請命的詩辭、喻意教協團結的祝願,當中一幅的曹植《野田黃雀行》,為六四紀念四周年時候所寫的,進一步證實了「黃雀行動」名字的出處是源自這詩辭。2004年,張文光議員在書房中曾整理書架舊籍,書頁中跌出一張司徒華先生給張議員的書法,上寫着清林則徐的愛國名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即反映先生一生愛國做人,道窮時不作儒隱、道隱,積極地勇於開創民主法治社會的基本原則。

遺民之書
六四民運一時在京灰滅;終先生一生,平反大業未成,心如喪國之痛,是一生至所遺撼的事情。既有所遺,其詩詞自然有「鬱紆之氣」,「以寄當歌當泣之深衷」;其法書自然有「無聲之痛」,「以寄胸中磊落抑鬱士節之氣」(顧復《平生壯觀》卷三)。先生政事有所遺,發言為詩為書,施于文章翰墨,作磊落奇氣的精神寄托,乃推演中國文人藝術的正道傳統。姜維平贊先生是「典型的中國儒生,其『仁者愛人』的理念,不僅深入骨髓,而且身體力行。」(《自由亞洲平台》)至為的切。清「四僧」人品畫品俱高,在文人書畫傳統中尤其著顯;隔世的先生也像個「苦行和尚」,終身背負大業、追求自己理想素愿,垂範於後世。

博通詩書,能寫好字
文人藝術的一大特點乃在創作上的越界遊藝。如南宋亡後終生不仕、明董其昌奉為元四家之首的倪瓚,詩畫茶藝之高古,世有共悉,其平生亦復精於玩石,周不時在無錫冶園造山叠石,其「有我之境」,無疑為一代「逸士」(李澤厚《美的歷程》);清初東莞抗清畫馬名家張穆除能詩文唱咏、猶精于舞劍(張穆《鐵橋詩鈔》);1937年隱入西山而不仕日的清高皇子孫溥心畬,亦博通詩書畫,這是中國文人藝術的傳統。2009年,先生曾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年宵市塲以書法自題春聯詩一首:「青山不老生嫵媚,綠水長流自纏綿」;又曾為劇作家張棪祥自題書句:『道若無随緣,陋室(劉禹鍚)志入塵』。先生無疑為博學的通儒,亦曉佛理,可視為當世越界遊藝的傳統文士。

植根社區、以書論道
國父孫中山先生畢生投身革命大業,為籌備經費,終日奔波勞碌,有時亦以自已的書法來換取小小筆潤,周濟革命開支。司徒華先生多年來歷任公職,輒為組織經費四出周張,而經濟收益亦全捐奉海外或相關組織,晚年退選立法會後,僅靠每月寫稿的四五千圓維身,終生清貧樂道。先生眾書法作品之中以其題勉王雪盈議員的橫幅-『從基層中來,到基層中去』最能體會先生為官出處去就及做人的處世哲學。眾所週知,先生每年做的聖誕卡都以蒼拔的書法,引用詩文來反映時政;近年卅晚幾天更在各區屋邨、年宵攤位,即席為坊眾書寫春聯,以籌募經費,為香港民主活動盡力。先生由於多產,歷來被稱譽為「揮春王」,更曾在新春期間一口氣寫了十二小時揮春,仍然精神奕奕。近年愈來愈多議員加入寫揮春的行列,先生亦諄諄善導地指出:「寫書法的風氣是好事,但千萬不要急功、急就章。」這也是先生的書論和行為宗旨。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教協)的張文光議員說得好: 「春蠶至死絲方盡,六四平反墨始乾,寫揮春就是六四的堅持,無可取代,無人能及。」(明報《世紀版》)可見先生寫字不間,服務坊眾多少是衛道人生的一種修練和行為。2003年教協為慶祝成立30周年,曾製作了一款白磁杯,並請先生親筆撰寫勉辭,先生認為養生之道,可參考儒家的學說,但凡具仁愛之心者多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