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漢碑碣摩崖刻石拓片展)= 書道 x 2
Left
Right

日期:

15 / 7 - 31/ 12 /  2019;

1 - 30 / 11 / 2019 (Closed because of Social Incidence)

1 - 30 / 1- 3 / 2020

1 / 1 / 2020 - 15 / 3 / 2020 (Closed because of social incidence and pandemic) 因社會事件或武漢肺炎,本展覽現在暫停開放至另行通知為止。展覽15 / 3 / 2020 - 30 / 3 / 2020 不能延展下去,完全結束。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時間:請預約參觀時間// 電話:9802 9440

地點:L7-12A

主辦單位:環境藝術館 / 林漢堅

 

f(漢碑碣摩崖刻石拓片展)= 書道 x 2
f(Stone Robbing of the Han Dynasty)= The Art of Calligraphy x 2
Exhibition| July 15 - Dec 31, 2019
MOST closes from Jul 24 to Aug 16, 2019 Jan 1-March 30, 2020 because of social incidence
MOST-JCCAC 30 Pak Tin Street, Shek Kip Mei-Hong Kong 

西漢
群臣上壽刻石 
祀三公山刻石 

東漢
熹平石經·公羊傳殘石
史晨 前·後碑 
曹全碑
禮器碑
張遷碑
孔宙碑 
三老諱字忌日刻記
何君閣道刻石
鞏縣四十九字本石洞文字題記
山東嘉祥武梁祠豫讓刺趙襄子畫像文字磚

座談 TALK| Translating Calligraphic Ideas: Contemporary Art Glocal and Beyond
(Sep or Dec tbc) Cancelled because of Social incidence / C-19 pandemic
空間 MOST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JCCAC L7-12A
預約 Tel 9802-9440 (by appointment only bec of c-19)

 
出土資料所示,公元前200年西漢初期首都長安早有使用改造紙的紀錄,紙張後來由長安輾轉傳入朝鮮及越南,甚至走傳統絲路經阿拉伯人西傳至西班牙,可見自由經済下,絲路全方位的都不限一帶一路。這些資料除了可以糾正史書記載蔡倫造紙之說,也說明無論紙本或簡牘載體文化,在十二世紀前的西方仍未有主流位置。
 
東漢公元102年和帝年間,蔡倫(公元63-121)改造了紙的製作方法,上報和帝,民間普及紙的用途。東漢熹平4年(公元175年)蔡邕等碩儒書刻儒「儒典」於太學門外。可以相信,這中間的幾十年甚至300-400年,樹皮改造成紙張的方法已經在以洛陽長安為中心的西北民間社會流行使用。
 
熹平至光和間,儒家七種經典、史書己完成上刻石碑之上,多達46石,共26餘萬文字,碑石平均三米高,修正的經文可以正訂坊間今古文經各版本文字相異、有爭論的地方,方便考生在洛陽城南太學門外研究,便於考試。這是東漢「洛陽碑林」一早存在,比「西安碑林」更早的想法。
 
可以想像,石碑經文若用紙張拓印,也只是四十六張大紙。若用簡牘抄寫廿六多萬字,會費時失事、昂貴笨重、浪費空間收藏。
 
《後漢書》記:「及碑(一體石經)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餘輛,填塞街陌...。」史書不記拓印之術,可見歷史記載有遺留,如史記對秦兵車俑避而不談。始終社會上用毛筆摹寫經書的瘋狂學習狀況,可以大書特書,要研究的是文字紀錄是寫在笨重的竹簡上、紙上、定還是拓印在紙張上?一人記錄廿六萬字,要浪費多少竹樹?用紙,用筆抄快還是拓印快?中國人的聰明,答案可知。所以後漢書可改為:「觀視、摹寫(及拓印)者...填塞街陌。」
 
敦煌石窟有「唐拓」唐太宗書《溫泉銘》(648)碑石的紙拓本出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碑刻拓印,此碑太宗初唐時唐拓己不下幾十本,可知北宋《淳化閣帖》流行之先,唐代早有以拓本大量印刷文宣的習慣,只是沒有漢拓、魏晉六朝拓的實物流傳吧!我初步估計,因太學考試之故,東漢民間社會已有拓本的廣泛買賣、傳播收藏,而拓本學的興起,當在淳化帖北宋之後。東漢末年《熹平石經》原石飽歷連年戰禍,早已散失、玉碎成百多小塊,「麻樹紙經」也因為大量生產製作,加上當時價值不高,更難作保存。
 
筆者廿、卅年前在學時收藏的《熹平石經/ Exhibit》殘石拓片,是依據1922年洛陽出土的殘石而捶拓,可以比較兩個拓本(民國時期1922)至不晩於80年代的發展。內容是《春秋.公羊傳》記載宋襄公和諸候會盟的部分。若有興趣參觀熹平石碑原拓本及其他東西漢碑碣、摩崖、石刻文字拓片,歡迎預約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