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CAC 手作市集】讀藝者主辦:第二季藝術講座(二)(2019年9月)
Left
Right

讀藝者主辦:第二季藝術講座(二)

 

日期:2019年9月21日 (星期六)

時間:15:00 - 17:00

地點: L7-19,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主辦:    讀藝者

場地資助: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支持:  Young Art Reporters Scheme

 

查詢: info@artreaders.org

詳情可瀏覽http://artreaders.org/

免費節目,以廣東話進行。

 

 

第一節: 15:00-15:30

 

題目: 後雨傘時代的批判藝術

講者: 曾泓博士 

 

摘要

這次分享,我將以若干本地藝術家自雨傘運動之后的創作實踐為例,來討論近期香港的批判藝術。雨傘運動無疑是香港社會漸趨白熱化的政治危機的直接反映,自然引發了不少藝術家以創作來迴應時事發展。但他們的批判性實踐卻并非始于此而終于某處。相反,藝術機制與革命機制皆非以線性前進式的方式運作。因此本次分享的重點之一在于試圖勾勒出這些機制的延續性,而這又導出了另一重點:香港藝術家如何將藝術史中的相關策略,譬如異軌、模仿、與關係美學等等,運用到本地的特定語境中。洪席耶(Rancière)認為批判藝術必須處理好其內部的張力:當中一股力量將藝術推向生活;另一股則將美感從其他形式的感知經驗中分離開來。我將洪席耶的理論發展成「批判藝術的光譜」,以討論藝術家與此張力相協商的創作實踐。

 

講者介紹

曾泓博士從事藝術研究、策展與批評的工作,現居香港。她獲得電影學碩士學位和視覺藝術博士學位。她的研究興趣在于香港和珠三角地區的當代藝術,以及電影中的性別政治。她在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和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任兼職講師。她在Asian CinemaJournal of Visual Art Practice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在《藝術世界》和香港01、立場新聞等媒體發表藝術批評。她策劃并製作了展覽《風起雲湧——藝術,科學與極端天氣》(大館,2019年)。

 

 

第二節: 15:30-16:00

 

題目:  想像香港﹕從空間、地景、到我城風光

講者: 丁穎茵博士

 

摘要

山川地貌承載萬物榮枯、人事活動此起彼落,也是文化演進的根本。W. J. T. Mitchell在其《地景與權力》(Landscape and Power )指出風景不應被視為「名詞」— 以視覺圖像單純又被動的呈現自然景物。反之,風景可理解為「動詞」,意味著人類重新詮釋身邊環境的積極行動,將自然環境轉化為歷史文化的載體。是次分享將從香港二十世紀風景畫為本,檢視藝術家如何演譯本地風光,賦予自然環境不同意義,甚至塑造人與地方息息相關的聯繫。參照地方志、旅遊導覽以及歷史圖片等資料,有關討論將檢視不同風景畫的創作方式及視覺特徵,探究地貌風光的社會及文化意義,由此思考城市發展、殖民經驗以及全球化對於自然景觀的改變。

 

講者介紹

丁穎茵博士,現為獨立研究員及策展人,多與大學及文化組織合作策劃展覽項目,以創意形式發掘本土歷史的多元論述。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後赴英修讀博物館學,其研究著意發掘器物與人的關係。曾策劃的展覽的包括﹕「火花﹗入區搞搞震」(2015年)及「識見香港﹕老照片的時光」(2016年)、「新遊社:文創導賞員@社區」(2017年)等,試圖考察香港不同觀眾群對文化藝術的想像。

 

 

第三節: 公開討論 16:00-17:00

 

主持人: 鄧凝姿博士

鄧凝姿博士是藝術家、策展人及寫作人,為讀藝者之創辦人,及是次講座策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