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CAC巴塞爾藝術展平行展覽《迷.你索引》開幕 掌上藝術為索引 剖白匠心

新聞稿

致:港聞/副刊/文化藝術/教育版編輯

即時發佈

2024年 3月14日

 

JCCAC巴塞爾藝術展平行展覽《迷.你索引》開幕

掌上藝術為索引 剖白匠心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巴塞爾藝術展平行展覽《迷.你索引》於今天(3月14日)開幕,展期至3月31日;展覽假JCCAC L1藝廊舉行,展出共12位駐村藝術家的作品。展覽開幕日設有展覽導賞與酒會,一同迎接香港藝術月的濃厚藝術氛圍。

 

本年度JCCAC於香港藝術月擠身巴塞爾藝術展,首次成為文化合作夥伴,在展會期間於場外攤位(Institution 8)以藝術家許開嬌的裝置藝術【開嬌水族館】作品系列為概念延伸,展出由6位駐村藝術家聯合製作的展品。

 

藝術饗宴當前,率先奉上前菜:巴塞爾藝術展平行展覽《迷.你索引》衝擊味蕾!《迷.你索引》共12位駐村藝術家參展,包括陳鈞樂、鄭哈雷、張煒詩、蔡鈺娟、鄺萬春、劉家俊、梁祖彝、梁洛熙、文美桃、邱榮豐、翁松江及阮家儀 (詳情見列表);媒介涵蓋多個藝術範疇,包括水墨、木版畫、油畫、礦物顏料繪畫、陶瓷、混合媒介繪畫或光影裝置等。

《迷.你索引》展出的12組作品,包括24件特別委約的迷你作品,挑戰12位JCCAC藝術家在有限的空間、物料、時間限度中,濃縮他們最具力量且赤裸的自我展現,延續JCCAC十五週年關於思考「自我存在」的議題,亦成為引導觀眾閱讀和理解他們同場所展示20件代表作的索引。

 

藝術品如屏後芙蓉,美不可觸。這一次藝術家將剖開內心最真實的一面,衝破這道迷離的薄紗,以掌心之名邀請你。現場所有作品均可購藏細賞;名符其實的掌上藝術品,猶如拈手便可將藝術家捧到懷來,定必使你再一次為他們著迷。

 

 

12位駐村藝術家及參展作品列表

 

藝術家簡介

部分作品簡介

作品圖片

陳鈞樂

2015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陳氏專注研究繪畫線條的可能性,尤喜愛描繪人群和大自然景象的動態,取材自日常事物的隨意聯想,泳者或遊人,海浪與游魚,均是其創作對象。他善用富有節奏感的線條建構細緻嚴謹的畫面,呈現趣味盎然的異想世界。

神光

《神光》啟發自中國的神話故事,傳說盤古死後身體化為天下萬物,左眼為太陽,右眼為月亮,四肢為山岳,血液成為河流,筋脈為地理,頭髮為星辰,皮毛為草木,呼氣為風雲。畫作將神話內容與我 曾經觀賞極光的經歷融合,透過不同冷暖色調的墨色呈現天空的光線變化。

A black and white drawing of a whale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鄭哈雷

於2012年以26歲之齡獲得「香港青年藝術家大獎」,短短一年後,他以個展亮相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並開始在香港藝壇嶄露頭角。創作曾在多個國際大型展覽中展出。

泰國植物大戰麥可—地獄火道

 

中國畫是鄭氏創作的一個起點,他的作品有中國藝術那種對萬物客觀的觀察和線條的敘事能力。原子筆畫下是一個開放系統;有關圖像的聯想。畫中圖像源自旅遊經驗及日常生活。

 

作品是關於自身的創作狀態,在畫面佈置物件或文字,處理當中關係並將這些關係開展,具有很強聯想性。此作品參考自內地流行電腦遊戲《植物鬥喪屍》。

A group of people walking in a snowy landscape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張煒詩

專研陶藝及玻璃藝術,為《香港藝術雙年展2001》優秀獎得主,2002 年獲香港「藝遊鄰里計劃II」藝術家獎;2016 獲邀參加法國瓦洛里當代陶藝雙年展,及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平衡 IX

 

張煒詩的創作探討「平衡」和「關係」,藉著陶瓷或將陶瓷結合其它物料,如現成物、紙或玻璃等。作品反映物料在物理學上的長久性、短暫性或脆弱性,是不定性和多變的;並以作品中的微妙關係與張力、和諧與對比、相同與不同、理性與感性,探討「平衡」和「關係」的精神性與哲學性,可微觀和宏觀,及可轉化的可能性。

A collage of different types of shelves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蔡鈺娟

在2009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後於2012年獲倫敦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碩士學位。蔡氏一直專注拓展城市刻畫的可能性,透過於繪畫中編織不同回憶碎片,塑造及保存各種消逝中的城市面貌與印象。

Drifting wood - the lined-up lights

 

「Drifting wood」是一個持續的創作,透過郵遞讓木作品以明信片的形式遊歷,將木料承載的時間及作者對城市的所思所感,與收信人和沿路的郵務工作者分享。過往「Drifting Wood」曾最遠由瑞士寄往香港,而今次這兩件「藝術品」和訊息將由香港郵政處理。

鄺萬春

香港油畫師,在畫油畫的過程中,他認為應該學習中國的傳統重彩畫,於是遠赴青海學習正宗唐卡。作品擺脫了水墨和油畫各自的限制和拘束,把它們不論是技巧和創作中最好的狀態融合起來。擁有山水畫的骨氣和質感,卻帶有油畫的細膩。

雪竹、京都上河圖

 

 

N/A

 

A painting of a bridge over a river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劉家俊

於2019年本科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同年獲香港版畫工作室頒發“Hong Kong Fine Print”獎項,並於2023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修畢藝術碩士。他的藝術實踐專注探索版畫、攝影及印模等複雜技術如何製作及再造圖像。

景實擬虛:殤

 

《景實擬虛》系列描述了創作者把現實和虛構混合而成的不同場景,這些場境經由修圖軟件與人工智能生成編輯而成,並以木刻版畫再現於物理世界中。

《景實擬虛:殤》的場景由創作者本人日常生活中拍攝所的數碼照片、米開朗基羅的雕塑作品《聖殤》的複製圖像以及甲骨文字(人、鬼、民、死、土)所組成,描述了在某個荒地進行的拜祭儀式。

A black and white image of trees and a building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梁祖彝

身兼新聞攝影記者的藝術家梁祖彝,多年來以「魚」為主題進行創作,由陶器到水墨畫中,漸見更多海洋生物,如蛸、鯨鯊、魷、長腳蟹等。

昼夜望潮

 

梁祖彝在他的作品中註入了他的情感,讓人們停下來的感受。憑藉他的幽默,畫出了生動的骨架人物,玩弄時間的概念,而他的海洋陶瓷喚起了一個單一的時刻——漁民的安靜沉思,因為他們相信大海會退潮和流動會把他們的漁獲帶到他們身邊。在那一刻,他們讓任何憂慮飄過。因此,通過他的作品,梁祖彝希望傳授那種自由的感覺,這種感覺來自於讓感情流逝,由海浪帶出。

A ceramic octopus on a plate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梁洛熙

香港九十後青年藝術家梁洛熙,大學畢業後從事室內設計工作,一年多後全職投入藝術創作。作為藝術家, 梁氏一直關注香港的各種事物,例如本土文化、集體回憶、建築、城市發展等。

《TV :20220525-20220609》

 

「所有電子科技共謀造就了一種新的世界——躲貓貓的世界,事件在這裏此起彼落,存續片刻,倏忽即逝。這是個沒有一貫性,沒有意義的世界;這是個不要求我們做事,還根本不容許我們做任何事的世界;這個世界就像孩子們玩的躲貓貓遊戲,完全與世無涉,不過也像躲貓貓一樣樂趣無窮。」

創作這系列作品時,把膠片放在螢幕前,螢幕播放什麼我就畫什麼,用眼捕捉當刻見到的畫面和顏色。

A large mural of a person in a garmen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

文美桃

現正修讀倫敦大學學院斯萊德藝術學院(雕塑)碩士學位。文氏的創作以物料出發來講述事件或事情,並從技術層面延伸各種媒介,其作品主題由身體的親密性遊走到城市的景觀,探究城市化的生活與消逝的事物。

囤積光與雲

 

持續間歇性地以頭髮編織,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勞動裡,於頭髮間打上不能用力打的結。頭髮為物料的創作,有機物隨時間腐化的特質,令囤積的時間拉長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直至化作粒末。形狀上也許像突然囤積的黑雲,蒸發每滴得來不易的水。

邱榮豐

獲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文學士(一級榮譽)及藝術碩士,曾赴北京畫院進修。邱氏專注於水墨媒介的創作,主要探討山水畫的空間美學。

望遠02
 

作品利用青綠與白描的技法描繪兩組空間,並相互穿插。白描的線條如同古代木版印刷沒有陰陽與漸層,單純以勾勒創造出物象的輪廓與造型。觀者透過設色的部分想像白描的意象,在兩組空間的過渡中創造出個人的空間。

A mountain range with clouds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翁松江

現正修讀藝術文學士(與香港藝術學院合辦),主修繪畫。他畫作多以虛構城市景觀,盛載荒野的意象。零丁破落的符號性物件,被遺留於人去留空的場景。

Nook

 

翁氏的畫作多是城市與荒野相拼合的景象。畫中的色調多取自晨曦或晝夜,配合細膩密集的筆觸營造一片無人之境。零丁破落的符號性物件,如星星、燈火、圍牆、枯草等,不時會出現於畫作之中,呈現人去樓空的場景,欲言無語,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

A painting of a dog sitting in a field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阮家儀

2014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系。2016 年於北京紅門畫廊作藝術家駐留。2019年,她入圍Sovereign Asian Art Prize,並於同年入選第二届平遙國際雕塑節。2021年,她入圍 第二十六屆 Ifva 獎。

交織風景

 

現在看到的香港景觀,經過百多年的移山填海,自然景觀和城市景觀已經融為一體。

每個年代,香港獨有的自然地勢,塑造了不同的人類活動及精神,同時這些活動亦改變了這座城市的風景,兩者相互影響。

我用各種不同年代的人造物建構出一個旋轉的光影雕塑,人造物的剪影在牆上投影出一個經歷百年雕琢而成的香港風景,一個人造物和自然的交錯混合。

A large moon with a large light on i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

 

 

關於JCCAC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是香港唯一由整幢廠廈活化而成的垂直藝術村兼藝術中心,有140 個各類型的藝術家和文化團體設立工作室進駐,多元化但以視覺藝術為主。為推動藝術發展,JCCAC預留近四份之一的工作室培育具潛質而剛起步的新晉藝術家。JCCAC亦是一所對外開放的藝術中心,以親切環境及創意氛圍見稱,定期舉辦展覽、演出、導賞和工作坊等活動。場內設有兩層「藝廊」展覽廳、提供表演活動的「黑盒劇場」,分佈各樓層還有不少特色的展示空間,圍繞中央庭園有茶藝館、咖啡室、創意工藝店等。

 

JCCAC 的大樓前身是1977 年落成的政府工廈「石硤尾工廠大廈」,當時容納許多謔稱「山寨廠」的家庭式手工業。隨著香港輕工業逐漸式微,工廈單位逐漸被丟空,後得政府支持更改用途及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改建項目(並因此命名),這幢舊工廈搖身一變成為樓高九層佔地約二十萬平方呎的重要藝文空間,改建項目並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2008「全年境內建築大獎」。JCCAC是自負盈虧非牟利慈善團體、香港浸會大學附屬機構,及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香港藝術中心的策略夥伴。

 

  

按此下載展品照片
按此下載作品集

 -  -

 

如有垂詢,歡迎致電是次活動公關代表:

Hilda Ma

︳電話:9774 5445   ︳電郵:hilda85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