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述心言】帖有帖味 / 黃楚翹
Left
Right

(2017年10月)「如果想讚對方的中國書法寫得好看,除了用『靚』字之外,可以說『有帖味』。」JCCAC L6-21單位「仰松齋」創辦人黃楚翹(Charlotte)說。

 

今時今日,我們都是「鍵盤戰士」,誰還要執筆寫字呢?連執筆寫字的機會/人都買少見少,又有誰在乎字寫得靚不靚、帖臨得有沒有味道?「寫書法時只專注於筆墨之間,會忘掉身邊一切,感覺如修行。」Charlotte更以敷面膜比喻臨帖︰「臨完帖,寫字會靚好多,就像敷面膜,敷完皮膚會光滑好多。」世上沒有醜的女人,大概也沒有天生寫不出靚字的人。然「書法」,並不只是寫靚一隻字咁簡單……

 

J︰JCCAC
C︰黃楚翹(Charlotte)

 

從「趕客」開始
J︰我們自小(中小學)「被學習」寫毛筆字,「寫大字」被歸類為相當「趕客」的差事。你反而偏向虎山行?

 

C︰跟很多小朋友一樣,我小時候對書法完全提不起勁,不過非常沉迷以古代為背景的小說和古裝劇,金庸武俠小說及改篇劇集尤甚——特別是《笑傲江湖》電視劇(呂頌賢版)。可能潛移默化,培養出對中國藝術的興趣。真正愛上書法,是因為接觸到趙孟頫的「趙體」,這已是中學畢業後的事。

 

自小已喜歡畫畫,但家人更想我學鋼琴,後來喜歡上拉小提琴,會考還報考過音樂科。直至轉校升讀預科,我選修視覺藝術,才開始修讀從心底喜歡的科目;後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副學士,主修視覺藝術,初次接觸中國藝術。為彌補「先天不足」,特別跟梁林法老師學習,惡補書法和素描。多得梁老師啟蒙,讓我體會到書法的樂趣和文化意涵,更順利銜接香港中文大學學士課程,主修藝術,副修音樂。

 

大學選科總偏好中國藝術,修讀系主任莫家良教授的書法史時,接觸到更多書法名家的作品,加上始終自己是黑眼珠黃皮膚,對中國文化多一份情懷,或是身份認同、民族意識之類吧。

 

J︰中國藝術對創作者和觀眾的文化素養要求很高,你不只自小培養出對中國藝術的興趣,原來還有音樂底子!西方古典音樂講求的是演繹經典作品,中國書法則講求臨摹名家碑帖,兩者是否有異曲同工之處?

 

C︰這樣比喻不錯。經典的古典音樂和書法作品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藝術。不論是巴哈、莫札特,還是蕭邦的作品,不同的人彈奏就有不同的演繹。同樣道理,即使同樣是臨摹王羲之的作品,不同人的手筆都展現不同的風格,如趙孟頫的圓潤、王鐸的厚重、顏真卿的則別具個性。

 

音樂是音符、是旋律,不只講求音準,還追求節奏感。中國書法以線條為主,透過筆法(如牽絲提按)營造出視覺美感,並藉著「行氣」(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連貫性)和章法(如空間運用與留白)體現出一氣呵成的韻律。尤其是行書和草書,不可能逐個字逐個字來寫,然後再逐字拼合成篇。

 

為了追求更高境界,學習書法的人會深入研讀所抄寫的古文內容、每個字詞的讀音和篇章的朗讀節奏,以至作者生平,從中感受古人的性格,務求與古人心意相通,臨帖時可更準確捕捉各位書法大師創作時的氣質與風骨,讓作品體現出「古意」及達至「神似」。

 

重複——創作一種

J︰中國書法推崇臨摹碑和帖——以筆墨摹仿大師的書法作品。重複抄寫會不會很重複?

 

C︰可能是周星馳的電影看太多,我們常常以為書法家寫一個字不過幾筆橫豎撇捺。而事實是,我們不會知道人家背後下過多少苦功,花了多少心血。趙孟頫尚且要臨王羲之的《蘭亭序》500多遍,才開始發展到自己的特色,更何況我們這一代現代人呢?——我們本來就很少用毛筆寫字,而且現代娛樂太多,不像古時除了書畫就再沒別的消遣。

我只恨時間太少,要臨的碑帖太多;有些寫過的又嫌寫得未夠好,想再臨;寫得尚算滿意的,過一段時間眼界擴闊了,再寫又會有不同感受,寫幾多遍都不會悶。再者,我們臨摹的不只是筆法提按,還有墨色。這樣才能稍為——尚不敢說透徹——感受到書法家當時的生活或精神狀態。

 

J︰墨色如何反映書法家的生活以至精神狀態?

 

C︰例如顏真卿寫《祭姪稿》(天下第二行書)時,因為飽受喪親之痛,文章改完又改,故作品滿佈刪改痕跡。趙孟頫的字以潤澤見稱,大概因為獲元朝皇帝徵召入朝,大量侍從侍候左右,墨汁充足;另亦因為伴君如伴虎,故字體傾向工整謹慎,以免誤墮文字獄。

 

要說最難臨摹的墨色,莫過於草書,尤其是枯筆。不少寫大草的書法家如祝枝山、徐渭等,多仕途不順,生活潦倒,寫書法為發洩個人情感,筆觸比較豪邁。至於八大山人的書畫多枯筆淡墨,估計與生活拮据有關,唯有用水稀釋墨汁作畫(賣畫維生)。

 

如果不認識創作者的生平事跡,就很難了解和比對得到。因此,寫書法最好要認識古代書法家的多個稱謂,例如王羲之亦稱王右軍;祝允明即祝枝山;趙孟頫則字子昂,號松雪等。

 

現代說書畫已經很傻?

J︰怪不得工作室名為「仰松齋」——「仰」為仰慕;「松」即松雪。

 

趙孟頫強調「書畫同源」(一指中國文字與繪畫的起源相通;亦指兩者筆墨運用的原則相同)。你擅長楷書、行書,亦善於以工筆描繪人物和動物,曾多次於公開書法及繪畫比賽獲獎。以工筆手法創作的《對望》細膩動人,傳統中畫的形式中流露出當代藝術的意味。中西藝術本屬兩套截然不同的哲學與思維模式,你如何拿捏?

 

C︰雖說「書畫同源」,但兩者之間有著微妙差別。寫書法要有力度,而工筆畫線條則宜輕不宜重。最初寫畫,我就甩不掉書法的手勢,常常出現「出手太重」的問題。後來向同學請教,才知道工筆勾畫線條時,可以接駁而不用一氣呵成,渲染時顏料應開稀一點然後逐層填補。

 

至於中西畫,不論在顏料、技法,還是創作原則方面,都大異其趣。前者講求點到即止,後者(尤其是油畫)則以厚重見稱。以工筆畫為例,通常先用毛筆勾勒輪廓和渲染物體的結構;然後以礦物顏料逐層著色,點到即止是關鍵。

 

你看這對金魚(《對望》),雖未盡完美,但之前已有過不知幾多幅「太重手」的失敗品。所以我畫畫的速度近乎「龜速」,產量不多。

 

J︰認真細看,每塊鱗片都透出不同層次的色彩、光澤與亮度,不得不龜速地畫!

 

C︰可能因為是自己揀、自己養的魚,所以畫起來特別有感情。它畫了一整年——畫稿三個月、勾線數天、染色上色九個月。

 

J︰龜速作畫,但密密手寫字帖。近年在市集、網上看到不少書法作品或示範,工作坊似乎愈開愈多,你亦有開設相關興趣或專修班。作為以書法為媒介的文藝女生,你認為這門藝術在香港的發展前景如何?

 

C︰有更多人認識或學習書法,當然是好事。特別一提,中國傳統「書法」作品一般會加簽名或題識(如「丁酉秋月 xxx書」)及鈐印作結,因此一些網上純粹文字字形作品,稱作「漢字創作」可能比較恰當。

 

在香港「賣字」始終很難!我本身有一份全職工作,寫書法算是個人興趣,就像修行。開設書法班,主要希望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所學,學生有興趣的話,我都盡量知無不言,希望這門藝術可以承傳下去。中國書法是經典的文化傳統,真的很值得保留和承傳。來報班的,有的從事藝術設計,想擴闊眼界;有的來自各行各業,希望培養興趣或修心養性。看到有學生因學習書法而性情變得平和,讓我感到很安慰。

 

J︰新手入門,有甚麼建議?

 

C︰不妨多看名家的作品,自會從中找到一位喜歡的書法家或字體,然後可以由楷書開始學起。

 

 

推介活動
JCCAC藝術節 2017 - 公共空間展覽

《花》
日期︰9 / 12 / 2017 - 11 / 1 / 2018
時間︰10:00 - 22:00
地點︰L5 藍牆

 

下載《JCCAC節目表》2017年10月號,按此 

 

更多【藝述心言】文章,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