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述心言】魚樂無窮 / 梁祖彝
Left
Right

(2016年1月)L7-23單位的「Quabitat陶瓷/攝影工作室」,三面玻璃,裡裡外外都是魚,有的渾噩、有的凌厲、有的戲謔賣萌、有的傲慢不馴,條條手工精細,活像個大魚缸,上演幕幕現實版「魚樂無窮」。一系列嬉笑怒罵的陶瓷魚,幽默中見淡淡哀愁,愁緒中卻不失希望。

 

突破魚盤  寄望游得更遠

魚,一直是藝術家梁祖彝Joey(「彝」讀音「ji4」兒;有常道、固定的意思)的創作圖騰。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魚象徵「如意、有餘」,魚盤的意涵更是深遠︰「古時戰亂,生活刻苦,人們連求神庇佑的能力(祭品)都沒有,唯有在餐碟或餐盤上畫條魚聊表心意。你可以說是阿Q精神,但這亦不失為人們積極運用創意應對逆境、尋求心靈滿足的出路。」他更自創「魚彝」這個字,象徵香港魚盤精神——勉勵香港人自求多福,以創意方法爭取所想。

 

Joey魚盤上的魚在平面上躍動,先有一條衝破魚盤,繼而有第二、第三條,甚至洶群而出,一尾尾栩栩如生的魚兒躍現眼前,填滿一個工作室,游向香港每一角落:「寄望香港人游得更遠。」

 

文化是根也是翼

別看Joey思維破格兼一身不羈打扮,骨子裡他徹頭徹尾是個文藝青年。最初修讀工商設計的他,洞悉到當今著重圖像的趨勢,毅然轉科學攝影:「為賺學費,我過了一段白天上學、晚上在Disco當通宵兼職攝影師的日子。」畢業後當了五年報章攝影記者,發覺若要提煉攝影作品的深度,須先提升個人藝術造詣,於是重返校園進修藝術學士課程,主修陶藝。走上藝術家之路,他以魚為風格符號,但不拘藝術表達媒介——以陶瓷為主,同時涉獵書畫和紙糊等。

 

對於當前幾乎由西方主導的藝術脈絡,Joey有感而發︰「身為華人藝術家,盲從西方藝術文化,沒可能做到形神俱備。」他深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只要好好發揮轉化,一樣能夠在當代藝術的脈絡中自成一家。他遊走於中西文化、傳統與當代藝術之間,積極開創頭上一片天。「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底蘊豐厚,可惜給近代政治打斷了。不過換個角度看,這個斷層可能反而給予華人藝術家更大的空間去尋找文化根本,為未來開創更多可能性。」

 

人生如意事  應十常八九

Joey就是一尾誓要衝破畫框的堅毅的魚,藉藝術抵禦平庸,打破高山高牆。香港人心裡有座古老石山——為求享受一年可能只有七天能輕鬆寫意的放假旅行,竟甘願苦瓜乾般捱足358日。「應倒過來才對吧,不是嗎?人生苦短,為甚麼不讓大部分日子都過得愉快愜意,做點自己喜歡的事?例如通過藝術讓生命更豐盛。」

 

創作讓Joey快樂,他對此義無反顧。綜合多年藝術創作經驗,他認為現時本港藝術市場前景較以往可觀,藝術家展覽機會增加,更開始有有心藝廊著力推廣本地陶藝這門相對冷門的藝術。他本月舉行的個人作品展,展出多件初登場的魚創作及藝術裝置,發放正能量,為自己與港人給力。

 

下載《JCCAC節目表》2016年1月號按此 

 

更多【藝述心言】文章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