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及藝團

聯絡 : 盧聲前
電話 : 2420-2100
電郵 : info@xplotzx.com
網址 : http://www.plotz.co/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Eric & Winnie 2012年成立本地染色工房「Dyelicious 染樂工房」,品牌理念是堅持以天然染料取代工業化學染料,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定期透過與學校或企業舉辦工作坊推動永續時尚,推廣食物染,利用剩食材再生作為染料,教育重新思考食物與人的關係,實行食物減廢的理念。

於石峽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的染樂環境教育學院同時肩負保育香港原生「馬藍」及推廣天然染的使命,持續研究本地藍種植及傳統藍染藝術,Eric 除活躍於本地的活動,亦不時到訪日本、台灣、意大利、英國等地與當地職人交流。

工房內一對對染至深藍色的手套、自置的活動掛架、藍草裝飾、收集自全球的藍靛、注滿 1 噸藍染染料的染缸,每個佈置都流露著職人們對承傳藍染工藝的熱忱,被染料洗鍊的雙手,展現了他們對人手染製的堅持與匠人精神。

從務農到設計與商品開發,多年來鑽研天然植物染的技巧與步驟,以累積的經驗反覆測試,為的是讓大眾更容易接觸到天然藍染工藝。染樂工房經常舉辦不同形式的工作坊如天然廚餘紥染、京友禪、墨流浮水染等等,亦推出多款體驗套裝及染料包發售,在家也隨時能體驗藍染的樂趣。

 

Kathleen Wong Art +黃的美術用品店,提供不同種類的繪畫產品,

以時興及常用為主,定期開辦Workshop,介紹產品。

Tel: 24287810

Opening hour: Mon to Fri 11:00-20:00

Sat and Sun 10:00-19:00
Close on Wed and public holiday

 

意式精品咖啡 『精品咖啡』應該是品味生活的極致藝術............我們致力推廣咖啡文化,加深咖啡愛好者對『精品咖啡』的了解。 從一粒新鮮烘焙的小農咖啡豆,萃取出迷人的香氣與口感,一杯真正的意式咖啡,就從這裡開始!

我們提供:
- 室內外私人活動、藝術展覽場地
- 咖啡調配師課程

我們提供 : 藝術課程

聯絡 : Raymond Tong
電話 : 2408-8255
電郵 : biz@vogue-design.com.hk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享受品茗的適意,悠遠時空沏成一只握在手心的茶盞,清心怡人。

我們提供 :
藝術課程
常設展覽
作品售賣

聯絡 : 余文心
電話 : 2779-1030
電郵 : kmsy_kmsy@yahoo.com.hk
網址 : www.hkhth.com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光影作坊是香港註冊之非牟利慈善文化團體。自2007年成立以來,致力推動本地攝影文化發展,為本地唯一以攝影為主之教育、交流、推廣和資源匯集的平台。我們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攝影展覽、講座、攝影課程和各種交流活動;設施包括展覽廳、圖書館和黑房等。

 

 

地址: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2樓02室

開放時間:11am-6pm(逢星期一休館 Closed on Monday)

查詢:(852) 3177 9159/ info@lumenvisum.org

網址:www.lumenvisum.org

Facebook Link: http://www.facebook.com/lumenvisum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伊芳舍於2019年成立,提供繪畫和花藝等藝術課程。

關於藝術家

陳巧倩(Zue Chan),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舞台設計繪景系,獲舞台及製作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修畢香港中文大學持續進修學院水墨畫文憑和美國花藝學院香港分校花藝教授證書。

陳巧倩善於糅合中國水墨及西畫技法,建立個人獨有的創作特色。畫作題材多以山水為主。早期作品 — 心若流雲系列,運用國畫皴法刻畫山石紋理,以西方油畫技法呈現雲海層次。對陳來說,大自然是一種能量,生命之氣,是重整心靈的正念磁場,能夠溫柔撫平壓迫的城市日常。

陳巧倩現活躍於香港發展藝術創作事業,繼續以安然自在的創作態度 ,連繫藝術與觀眾。

 

Zue Chan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uezue_chan/

Evanza Ar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evanza_art/

website: https://www.zuechan.com/

 

林佑森2010年修畢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系,同年獲得藝術公社《出爐2010》「傑出藝術新秀獎」。作品曾展示於多個本地、海外展覽及藝術展,包括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典亞藝博、水墨藝博、邁阿密亞洲藝術博覽會等,作品廣受私人收藏家及機構歡迎,部分藝術品更被香港藝術館(2019)、希臘Copelouzos Family博物館(2018)和泰國當代藝術博物館(2017)珍藏。2015年,其系列作品「圓」、「樹塔」、「鐵樹」參與CHINA 8,於德國哈根奧斯特豪斯博物館(Osthaus Museum Hagen)展出。

電子產品,水管,電線等是由城市製造出來的現代工業產品。當它失去了本身的功能後,就會變成廢物,再遭城市遺棄…而我將這些被人們遺棄的產品收集回來重新組合、上色,變成另一種新的風景。利用現成物創作的雕塑作品,進而探討變異中的城市生態。

 

聯絡方法 Contact Details

林佑森Lam Yau Sum

lamyausum@gmail.com

www.lamyausum.com

 

社區文化發展中心(CCCD)是一個由資深藝術家、劇場專業人士、社區藝術工作者及社會工作者組成的集體於2004年建立的組織。作為一個獨立的非營利組織,CCCD致力於推動社區藝術和大眾文化的實踐,在這兩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推廣各種形式的社區藝術。此外,CCCD在促進國際交流、超越地理限制和編織社區網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當代的社區藝術,CCCD旨在推動文化培育和社區充權,使個人能應對各種社會變革。

 

聯絡人 :

高級經理

蘇麗明女士
 

電話 : 2891 8482

傳真 : 2891 8483

WhatsApp : 9383 6353
電郵 : cccd@cccd.hk
網址 : www.cccd.hk

FB: cccd1

IG: cccd_hk

 

CHRYSALIS - 香港浸會大學藝術科技孵化中心旨在為創新者和藝術家提供創意空間,培育領先的藝術科技轉化項目及支持初創企業。

CHRYSALIS 位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提供一站式服務支援技術創新和開發,以及精簡技術轉化和展示的過程。我們目標是彌合藝術願景和技術創新的差距,讓藝術成果能為社會、經濟和文化帶來貢獻。CHRYSALIS同時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空間,通過舉辦多元化藝術科技活動和技術展示,促進跨界別協作。

在這個互動的生態系統中,我們先進的設施賦予創新者展現他們的創造力,同時促進技術展示和原型製作。我們建立策略聯盟和合作平台,凝聚多方持份者,透過各方的專業知識和資源將研究成果商業化。此外,我們支持創業和各種形式的藝術科技知識轉移,為藝術家、創新者和初創公司提供指導和資金支援。

CHRYSALIS 探索藝術與科技的前沿,為創意產業注入新活力,預計將成為香港整體文化藝術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Address: L2-09, Jockey Club Creative Arts Centre (JCCAC), 30 Pak Tin Street, Shek Kip Mei, Kowloon, Hong Kong
Tel: (852) 3411 1217
Email: itpr@hkbu.edu.hk

 

關於 Dimension Plus

 

Dimension Plus,科技與藝術團隊,由林欣傑及蔡宏賢成立,基地設於香港及台灣,專注於藝術創作、策展及推動科技媒體藝術教育及交流。

 

 

團隊和團體成員的作品獲邀至世界各地展出,包括香港藝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日本東京新國立美術館、奧地利電子媒體藝術節 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OK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比利時科技藝術雙年展、福岡アジア美術館、香港藝術節、臺中歌劇院、國立臺灣美術館及等,並於奧地利媒體藝術節電子藝術大奬 (Prix Ars Electronica)、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祭等國際知名藝術節獲獎。委託作品亦獲金點設計獎最佳設計大獎 、東京 TDC、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金獎等設計獎項。

 

團隊策動及協策多個展覽,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Hello, Human》、HKDI《萬物有靈: 科技與藝術共生展》、臺中國家歌劇院開幕展《伊東豊雄的劇場夢》及《光之曲幕》系列、藝發局藝術.科技展覽系列《感官編碼》、A N D 台灣藝術與科技中心、上海明當代美術館《感官邊界》及與國立臺灣美術館合作建造沉浸影音實驗展演空間 U-108” 等。同時積極舉辦工作坊及講座,包括 2008 至今持續進行的 Playaround 計劃。

 

Website:
http://dimensionplus.co

http://keithlyk.ne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imension_plus/

https://instagram.com/keithly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imensionP

 

 

 

歡迎黎到夕夕

一齊黎享受慢慢嘅陶活啦~

-

手揑動物陶瓷盤子工作坊

日期:逢星期六/日

時間:12:00 – 15:00;17:00 – 20:00

地點:L2-11

查詢:9731 9236

Instagram:goodevening.ceramics

 

翁松江2023年畢業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文學士(與香港藝術學院合辦),主要從事油畫創作。翁氏的畫作多是城市與荒野相拼合的景象。畫中的色調多取自晨曦或晝夜,配合細膩密集的筆觸營造一片無人之境。零丁破落的符號性物件,如星星、燈火、圍牆、枯草等,不時會出現於畫作之中,呈現人去樓空的場景,欲言無語,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

 

啱啱好工作室專注於蝕刻版畫、拼貼版畫和另類攝影法的研究及創作,並致力嘗試把傳統版畫和攝影應用並融合到其他媒材,希望突破傳統的二維表達方式,為藝術家本人和觀眾帶來新的體驗。

 

藝術家簡介  
黎詩穎,香港出生的跨媒介藝術家,在韓國修讀藝術攝影碩士。通過攝影、版畫和動態影像等豐富多樣的媒介,探討時間的流逝、空間的意義、個人的記憶及人類的存在。她不斷探索、轉化和融洽不同的藝術形式和媒介,她的創作圍繞著圖像和各種形式的複製技術和記錄方法。

 

 

Instagram: armarmhostudio
Email: armarmhostudio@gmail.com

工作室由插畫師 Carmen Ng 和金工藝術家 Victor Wong 合併租用,以半工作室、半商店形式運作,售賣和展示兩位創作人的藝術作品和商品(紙品、首飾)。Carmen Ng 的插畫以富想像力和精緻的構圖為主。Victor Wong 分別會以個人和VW Jewellery名義發表作品,風格簡約、理念多變。

 

營業時間為星期五、六、日14:00 - 20:00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carmenng.art

www.facebook.com/vwjewellery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滋,電流的聲音;與電相關的創作空間。

創作從日常生活經驗中汲取靈感,以環境、身體感覺和空間為媒介,作品涉及電子裝置、影像和編程裝置等。

 

 

阮家儀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系。2016 年於北京紅門畫廊作藝術家駐留。2019年,她入圍Sovereign Asian Art Prize,並於同年入選第二届平遙國際雕塑節。2021年,她入圍 第二十六屆 Ifva 獎。作品曾於 香港、北京、墨爾本、紐約、倫敦等地方的藝術館、藝術機構和畫廊展出 ; 作品廣受私人收藏家及機構歡迎 : 香港恒基兆業、香港登臺酒店 、香港婦女遊樂會、上海鏞舍 (The Middle House)、墨爾本Niagara Gallery及Adam Collection。

 

阮氏的藝術創作側重城市文化和「鄰舍」主題,突顯搜集得來的物件的象徵意義,並將其轉化成獨特的藝術語言。快速的城市發展,香港人身處時刻在變化的社會環境。通過收集這些製成品,藝術家重新發現其長大的城市的人情味。「鄰舍」不單是她作品的主題,亦深深植根於她整個創作歷程之中。 

 

聯絡方法 Contact Details

yuenkayee@gmail.com

https://www.angelayuen.com/

 

關舒文是一位畢業於英國藝術系的香港藝術家。她的作品探索城市不同的面貌並跨越多種傳統和數碼媒介如繪畫、霓虹燈、裝置藝術、新媒體藝術、雕塑、錄像和互動藝術等,探討城市環境、本地文化和未來等議題。她曾獲多個國際比賽的獎項;作品也曾於世界各地展出,包括倫敦、葡萄牙、南韓、雅典、莫斯科等地作展覽。她還與國際品牌、組織和活動(YouTube、香港國際機場、維多利亞港、恆基兆業地產、國泰航空等)進行藝術委託和合作。除了藝術創作以外,她也應倫敦的出版社的邀請,成為藝術作家,藉以推廣藝術文化。

 

www.sharmainekwan.com

 

賽馬會共融藝術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舉行不同的藝術活動予殘疾人士及公眾參與,透過藝術促進社會共融。活動包括「藝術筆友」、「展能工作室」、「開放工作室」、「藝術研習室」及「導師培訓」,旨在普及藝術,體現「藝術同參與.傷健共展能」的理念。

 

聯絡 : 張小姐
電話 : 2777 8664
電郵 : jcias@adahk.org.hk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劉氏在香港定居生活和藝術創作,畢業於2018年香港藝術學院與墨爾本理工大學合辦之藝術文學士學位課程(主修繪畫)。早期進修完畢於香港演藝學院-精研課程(主修道具製作),現時以繪畫、素描、水彩、物料為創作媒介,作品傾向 探討具象與抽象在現實和虛實之間的可能性。曾獲香港特區政府頒發才藝發展獎學金 (2015)和外展體驗獎學金(2018),並於北京紅門畫廊國際藝術駐留計劃。
近年積極參與多個聯展,多件畫作被本地收藏,曾獲得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高美慶教授發展基金支持,在中環元創方舉辦首個個人畫展(2021)。“現時是 Art Napping” 藝術團體的創辦人之一,以壁畫美化社區計劃為主。
劉 氏工作室成立, 以個人創作和研習為主, 同時開辦不同繪畫課程教學、藝術分享活動、藝術工作坊和小型展示活動。

陶藝 手飾 繪畫

聯絡 : 劉月寶
電話 : 2529-6855
電郵 : fonnylau@moongateworks.com

聯絡2 : 陳漢標
電話 : 2529-6855
電郵 : rexchan@moongateworks.com

聯絡3 : 張明基
電話 : 2529-6855
電郵 : zamuelchang@moongateworks.com
網址 : www.moongateworks.com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好一天創作室是一個視覺藝術工作空間和創意教育的實驗場。專門以圖像、手藝、故事、繪本、造創作玩遊戲。有時候,這裡會是展覽廳 ; 亦有時候,會是圖書館 ; 在多數情況下,這裡屬於創作者和共學社羣的實驗室。

 

創辦人:劉紹增是位資深的得獎設計師及插畫家。 Benny 擁有永續設計碩士學位,多年來一直在香港和海外從事設計和創意教育工作,合作對象包括高等院校,非政府組織,以至幼教團體。

 

受到瑞吉歐教學法和穆納里學習法的啟發,劉紹增於2017年與人共同創辦澳門兒童館,開發了一系列的互動繪本和工作坊,藉此推動以遊戲為本的學習模式。此外,亦是” 好一天 繪本見 ”社區及教育項目的創辦人,致力向本地幼小學生介紹如何通過繪本創作,學習設計和創意敘事。 好一天創作室的成立,正是這些探索的最新發展及其延伸計劃。

 

 

香港美術教育協會(HKSEA)成立於1992年,為註冊非牟利慈善團體及香港教師中心的團體會員。本著美術為全人教育不可或缺一環的信念,本會一直致力籌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及出版相關刊物來提高香港視覺藝術教育的素質,當中尤重視中小幼視藝科教師的專業培訓和教學支援,以造就美學素養及創造力兼備的新一代;本會曾因此三度獲頒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獎」。身為國際藝術教育學會(InSEA)的成員,本會亦時與海外的藝術教育工作者交流,務求持續地為香港的視覺藝術教育注入新力量。

 

聯絡 : 何毅盈 (高級行政主任)
電話 : 2234-6096
 

聯絡2 : 黃敏婷 (香港美術教育協會會長)
電話 : 2234-6096
 

電郵 : info@hksea.org.hk
網址 : www.hksea.org.h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KSEAr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kseart/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1992年,香港成為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第五個亞洲分會。

 

香港分會自成立以來,致力推動藝術評論,舉辦各類藝評活動,出版刊物,並參與國際會議及海外交流計劃。創辦初期,本會只能維持簡單而基本的運作,但始終堅守專業路向,除邀請國際知名演藝評論家擔任講座嘉賓外,還多次委派代表參與母會舉辦的國際評論工作坊及國際評論會議。此外,在1994至1996年間,本會亦配合本地各個主要藝術節,舉行國際藝評會議。

 

從1998/1999年度起,本會首次獲香港藝術發展局撥批一年行政資助,大大增強了行政能力,穩步發展,所完成計劃的數目,由早年的7項,躍升至近年的超過20多項。

 

過去多年,本會一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的一年行政資助,會務得以積極發展,並與本地以至亞洲區內各演藝團體、藝術家建立了穩定的伙伴關係。2006年,本會更以東道主身份邀請了海內外多位知名藝評人出席了「國際藝評研討會2006」,成績斐然。

 

本會除透過籌辦不同種類的評論活動,致力推動本地藝術評論發展外,亦十分重視藝評研究和藝評出版工作。截至2010年12月,本會已出版超過100套書籍刊物。

 

IATC網頁:www.iatc.com.hk

IATC 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iatchongkong

成立於2010年的「句點」於2015年由藝術家兼藝術教授黎肖嫻重組,發起新一輪的實驗,新加入十幾位才藝各不同的年青藝術創作者,進駐黃竹坑一工廈一個1800尺的「藝術工場」,命名為「據點。句點」。到底在一個土地用途受規管,祇有基本設置的空單位裡,除了標準白格子展覽空間或畫廊之外,還可以做些甚麼?這是我們走在一起的誘因,然後憑著好奇心、實驗的意決,對今時今日香港社會和藝壇,認定個人可作的特殊貢獻,試圖在商業畫廊格局和依賴官方定期資助的慈善式體制外另尋生存之道。2018年8月,「句點」群體轉移陣地,遷至石硤尾的舊工廈改建的藝術村,展開「據點。句點」2.0 (FP 2.0) 新一回合的三年實驗,仍堅守個體自主的協作,探索主體、存活的空間度向,互媒和跨學科的探討。句點群體鼓勵藝術家之間自發、雙向的評論與交流, 並倡導“持續延展式創作”的理念,視所有藝術創作為永遠在進行中,可持續張開,有延伸發展下去的潛質。我們尤其支持以研究為本的創作方法,強調發現、整合理論 。藝術活動是創新的參與和生活,與別人和社群連結,打破年齡資歷和背景的界限,分享經驗、資源、知識,同時透過小聚,研討會、工作坊、展覽及寫作等活動去提升創作的視野,打開更多創作和交流分享的門。

誇啦啦藝術集匯(誇啦啦)是雙語學習劇場™及非牟利藝術組織,致力培育新一代年輕人。我們相信藝術帶來啟發、動力及轉變,以藝術融入教育的方法鼓勵學習,令教育更加完備。我們是一個註冊慈善團體,節目多元化,2008年成立至今觀眾及參加者超過232,525名,2009年起成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西灣河文娛中心場地伙伴。

 

誇啦啦於2015年獲羅兵咸永道選為本地10間最具影響力的非政府機構,參與其社會影響評估指導計劃。誇啦啦曾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14及2017香港藝術教育獎,亦兩度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躍進資助。誇啦啦首創自在劇場,以及推廣藝術、科學、工程、數學和科技作為教學方法的醫學人文學科(表演藝術)。

 

 

電話: 2520 1716

傳真: 2529 5385

電郵: info@aftec.hk

網站: aftec.hk

赫墾坊劇團成立於1982年,曾製作的本地原創劇目逾百齣。踏進新世紀,劇團以發展本地的戲劇教育為目標,迄今曾參與劇團創意戲劇教育活動的師生及家長人數接近十萬。

聯絡 : 吳家禧
電話 : 9195-7799
電郵 : program@etdrama.org.hk
網址 : www.etdrama.org.hk

鄭哈雷是一位年青的藝術工作者,2008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現正就讀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碩士。鄭氏作品主要探討物料,繪畫性和幽默性。鄭氏曾獲夏利豪基金會2006年藝術比賽冠軍和雅加達藝術獎2010。展覽有《鬼王:鄭哈雷作品展》、《遊戲理論:鄭哈雷作品展》、香港國際藝術當代博覽會2010香港國際藝術展11等。作品由多間畫廊和私人收藏。

 

Halley Cheng is a young Hong Kong artist whose works mainly focus on painterly, material and humor. Selected prize include: Philippe Charriol Foundation Art Competition 2006 winner, 2010 Jakarta Art Award. Selected Exhibitions include: “Ghostliness – Halley Cheng”, “Game Theory – Halley Cheng”, ArtAsia Basel 2009 – SCOPE Basel Art Show, HKIAAF2010, ARTHK2011. Cheng’s works are collected by galleries and collectors in Hong Kong and overseas.

 

chenghayu@yahoo.com.hk

Cheng Halley 鄭哈雷

 

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成立於1985年,是政府認可的慈善團體,宗旨為:

  • 提倡、介紹和發揚中華文化;
  • 推動香港、海內外中華文化的發展;
  • 聯繫世界各地的學術文化機構,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過去廿五年來,中心舉辦了無數活動,範圍涵蓋:傳統及創意文化、學術研究、視藝、文學、電影、戲劇音樂、民族文化、民間藝術、歷史文化等。活動形式多元化,包括講座、展覽、課程、座談會、舞台劇、示範演講、工作坊、校際比賽、導賞考察等。所舉辦的的活動常為兩大主題:1)傳統中華文化的普及與弘揚;以及2)走進學校,面向青年人的文化通識教育。


聯絡
電話 : 2559-4904
電郵 : info@hkipcc.org.hk
網址 : www.chineseculture.org.hk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2100年,人類已成功實現與自然永續共存的生活。我們透過新技術解決了在過去一個世紀地球所面臨的環境挑戰,可持續發展成為包括時尚在內各個領域必不可少的一大原則。回收、改造的概念也廣為不同品牌和設計師採用。」

 

這是我們對於社會未來的願景和希望。B4:2100相信時尚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全世界,我們希望能為社會及環境作出改變。品牌以發展環保時尚為目標,主要專注於改造二手服裝和回收物料,用全新的方式重新創作成時尚服飾,為大家帶來一種新穎的環保時尚體驗。  

 

「讓我們在2100年到來前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