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動畫及設計工作室,作品游走在抽象與現實之間,喜愛以詼諧與寫實的風格描繪身邊的人及物,商品包括原創動畫作品及原創角色設計。
工作室理念以微波爐出發,置入靈感與故事,以無限火力叮出有趣的作品。
除了個人創作,二人亦會不定期掣舉辦工作坊、藝術交流活動及展覽。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icrowavestudio/
Website: https://microwavestudio.myportfolio.com/
我們是動畫及設計工作室,作品游走在抽象與現實之間,喜愛以詼諧與寫實的風格描繪身邊的人及物,商品包括原創動畫作品及原創角色設計。
工作室理念以微波爐出發,置入靈感與故事,以無限火力叮出有趣的作品。
除了個人創作,二人亦會不定期掣舉辦工作坊、藝術交流活動及展覽。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icrowavestudio/ Website: https://microwavestudio.myportfolio.com/
|
關於Karen Aruba Art 及「麻雀獻藝」 Karen Aruba Art 由藝術插畫家張凱欣(筆名:Karen Aruba) 於2016年創立,以手雕麻雀牌的正統性和可持續發展為理念。於2020年進駐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同年與父親手雕麻雀工匠張誠忠師傅,共同創立以麻雀牌的文化故事、設計與美學和可持續發展為理念的「麻雀獻藝」(The Art of Mahjong Craft Studio)。兩父女致力以不同形式的創作推動麻雀製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保育項目,將香港的麻雀設計融入生活。父女攜手合作以創意藝術傳承麻雀工藝,延續香港文化,發掘「麻雀美學」的更多可能性,推廣於各社區。在短短數年間,「麻雀獻藝」即使在疫情期間亦積極策劃多個麻雀藝術展覽,並獲得本地與海外媒體廣泛報導,引領香港麻雀設計和手雕麻雀工藝在海外及本地平台獲得注視。
如欲了解更多手雕麻雀工藝,歡迎於周六下午到訪工作室參觀。(敬請提前預約)
Karen Aruba Art
Tel: 9876 3279 (whatsapp)
Email: info@karenaruba.com / andy@karenaruba.com
Website: www.karenaruba.com
FB: @KarenArubaArt
Instagram: @karen_aruba_art
|
禤紀君(筆名OO Huen) 為本地全職插畫、設計師、繪畫導師,並創作了角色「豬仔熊仔 little bear & pig」。
電郵 : oohuen@gmail.com
網址 : www.oohuenstudio.com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huen.oo
instagram : huen.oo
instagram : liittlebearandpig
youtube: www.youtube.com/oohuenoo |
純創作室自2018年起專門提供設計服務,涵蓋電影、遊戲和產品的前期製作、插畫、電影繪景及概念設計。我們秉持細膩且創新的理念,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頂尖品質的設計作品。近年,我們還成立了Stirring Light團隊,專注於開發結合AR技術的插畫和品牌產品。Stirring Light團隊期望透過電繪將數碼龐克與AR技術相結合,為觀眾呈現栩栩如生且動態的科幻香港場景。
我們的《龐城》系列是一個融合藝術與科技的創作項目。近年,隨著一些伴隨我們成長的地標和建築物因城市發展而被改建或拆除,我們意識到人們傾向以攝影的方式保存這些記憶。這啟發了我們的《影像保存計劃》,即《龐城》項目的起點。我們試圖用電繪手法記錄那些無法保存的地標,並通過數碼龐克風格將它們轉化為我們心中未來香港的景象。為了讓這種未來感更加逼真,我們在電繪作品中加入了AR技術,增強了作品的層次感和景深,並加入動態特效,如雨滴、閃爍的霓虹燈和城市燈光等,讓觀看者彷彿親身體驗這些場景。
|
姚冬穎畢業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與香港藝術學院共同合辦),主修繪畫。
姚氏喜歡將古代與現代手法結合,她試圖模糊歷史的輪廓,並以透視的形式重新定義香港的文化。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她透過繪製插畫和不同形式的地方誌圖,展現獨特香港的歷史和文化,加深人們對這片土地的認識和同感。
Website: www.wendayiu.com
|
馬穎汶 (1996年出生於香港) ,2019年修畢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文學士學位,2018年間在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交流。
她樂於以作品建構空間並讓觀眾透過體驗,喚起其對自身經歷或對某事某處的感知、記憶和情感。近來,她持續探索行為藝術,透過身體的經驗與物料進行即時對話,於行為現場累積,扣連並呈現當刻的自我精神。
|
豆腐膶工作室(Studio de Dimension de Tofu) 於2008年成立,由兩位攝影工作者組成。藉著這個「豆腐膶*」空間,我們推廣與攝影有關的工作坊和活動,包括:自製針孔相機、黑房沖晒體驗、光學手作、數碼攝影教育、不同類型攝影講座及導賞等等,藉此希望讓不同人士去探索、發現攝影的真正意義,體驗攝影的樂趣,認識影像的價值。 歡迎學校、大學組織、機構及團體查詢。 * 廣東話「豆腐膶」是形容空間面積十分細小的意思。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studio.de.tofu 合作夥伴:賽璐珞影像文化有限公司 Fotologue Culture Limited 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FotologueCulture |
Waikwok Choi(蔡慧國)為當代青年藝術家,碩士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她的作品定期出版於香港Being Hong Kong季刊,於全港及台灣地區發售(香港地區包括M+ 商店、香港藝術館商店、誠品書店、報刊亭等) 2022受紐約ADC獎項銅獎(插畫類)、日本插畫大賽獲銅獎⋯ 作品於倫敦、義大利佛羅倫薩(雙年展)、北京、香港等地展覽。
她的畫面表現出時空的諸多種可能性,她將小說和哲學思考訴諸視覺。 同時她也在以繪畫這種最緩慢的紀錄方式捕捉急速的城市變化。
聯繫方式:waikwok.choi@network.rca.ac.uk Instagram: w.kwokk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於一九九五年三月正式成立,宗旨是:團結一群志同道合的影評人,促進電影評論的獨立自主精神;倡導從文化和藝術角度評論香港電影;對香港電影的成就重新作出評價。 |
Isatisse Studio透過插畫藝術, 帶給大家快樂的訊息。工作室所舉辦一系列藝術工作坊包括:日本和諧粉彩,創意羊毛氈,創意燈籠工作坊等。
Isatisse (Isabel Tong) - 香港插畫家,從⼩對繪畫表現出濃厚興趣。曾任職服裝設計師及玩具設計師。於香港理⼯⼤學完成設計策略碩士學位後創立了自家插畫品牌《ISATISSE眼袋女孩》。以燦爛奪目的色彩及隨性的畫風帶出其主角《眼袋女孩》「及時行樂」的信念。以手繪,電繪,紙品及布藝印刷品,羊毛工藝等作為創作媒體。在2020年的香港授權業大獎獲得新晉授權品牌銀獎。現活躍於香港,首爾,台北,大阪等地的插畫展覽。
Instagram: @isatisse Facebook: Isatisse by Isabel Tong Email: info@isatisse.com Website: www.isatisse.com
|
六三零工作室是半版畫半木工的工作室,日間做木工,夜間做版畫。
|
鍛煉屋宗旨於推廣當代首飾中的非物質價值。以合作社形式為骨幹,開放予具有金工技能卻沒有工作空間的藝術工作者使用,同時輔以舉辦展覽和工作坊等,與具潛質的首飾藝術家以支援網形式同行,鼓勵一同創作。
|
張喆(生於1994年) 他的藝術實踐包括攝影、動態影像、裝置和表演。他利用自己的感知敏感度來創作探索情感與周圍環境之間聯繫的藝術。
張氏的研究計畫重點在於人類活動對海洋和陸地的影響。他利用科技來研究廢棄物和雜草如何與建築融合,以恢復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他質疑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身份感和歸屬感。
張氏 最近的重點是「超圖像」的概念,它探索了實體媒體和數位媒體的交叉點。 在他的作品中,他將攝影、渲染和物件結合起來,創造出自然和技術相互影響的混合現實。 張氏的作品試圖透過影像的不斷流動和分層來創造新的身分和感知關聯。
張氏 擁有香港城市大學新媒體文學學士學位和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碩士學位。 他的研究考察了亞太地區的僑民身份和「超圖像」的概念,描述了不斷融合物理和數位媒體以分析技術、自然和人類之間聯繫的過程。 他的作品被香港、泰國、英國和義大利收藏。 最近被收藏到柏林氣候藝術收藏館。
|
WHO WE ARE 我們相信
藝術、遊戲和想像的力量,帶來發現和改變。 藝術是一趟認識自己的歷程
WHAT WE DO 我們做的是
讓藝術引導自己,聆聽心的說話,覺察生活。 想更多人認識藝術的可能性,帶來轉變、成長、治療 。 以創意、想像和遊戲的概念,聯繫藝術和生活。
|
ALTERNATIF是一個創意時裝工作室,承傳中國服飾文化。工作室分為教學與硏究兩方面︰
教學——課程包括時裝設計、化妝造型、紙樣製作、裁剪製辦、時裝插圖;
硏究——包括中國男裝、中國女裝、香港服飾、東西方服飾文化比較等。 陳仲輝,從事設計工作30多年,曾參展紐約時裝周和東京時裝周;曾任中國李寧運動品牌創意總監;出版包括《中國男裝》和《中國潮男》。
陳仲輝, Silvio Chan 聯絡電話:9126 5137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
李民傑工作室,研習亞洲工藝 ——— 金繼、漆藝及相關設計與工藝 |
玻璃是一種可塑性很高的物料。其創作能力可以說是無窮無盡。也是它極富挑戰性的原因。 透過對玻璃的創作過程及對玻璃物料的認識,從而啟發新思維。
ruby於英國 University of Sunderland 完成玻璃藝術碩士學位課程。作品曾於英國、意大利、德國、美國等地展出。rubywooglass 提供玻璃藝術的創作、籌劃及顧問服務,並開辦不同類型的專業玻璃創作課程。
|
<慵懶製作>自2018年成立,為香港獨立創作人周小某個人品牌。 涉獵媒介包括漫畫、版畫、陶瓷、彩瓷等,亦顆拍本地漫畫推廣社團<原圈>舉辦《獨讀》獨立敘事讀物節。
|
工作室主要用於個人藝術創作和教學用途。 亦會定期邀請不同的藝術家朋友主辦分享會和展覽,促進交流活動。
聯絡:吳觀麟 Ng Kwun Lun Tony
|
003 工作室是由Audrey Dang成立的個人工作室。主要製作陶瓷、繪畫、板畫等創作,並不是舉辦工作坊及小班教學讓大眾參與。
鄧氏的創作靈感和至於日常生活,由自身創作點出發,喜歡發掘與探索周遭的事物。由自身的感受為創作的出發點。
|
香港國際攝影節,始於2010年,由19位來自不同世代的香港攝影工作者共同成立。每屆舉辦不同主題展覽,將攝影世界最具獨特性、創造性的名字,最值得關注的視覺文化思潮現象引介香港。同時,透過一連串講座、藝墟、放映、工作坊等活動,聚集焦點與力量,促進跨地域對話,搭建香港與世界攝影文化的溝通平台,借影像呈現不同文化歷史議題,審視不同社會人文狀況。
2018攝影節首度策劃「衛星展覽提案」計劃——以提案公開徵集方式,邀請來自不同領域背景的影像創作者,策劃座落城中不同場所的展覽並與攝影節同步舉行,期望借此提供藝術家與觀眾交流的平台,打通社區脈絡,讓藝術與大眾產生更密切的連結,共同建構一個日常生活美學與社區體驗兼備的國際攝影節。
|
工作室用於個人藝術創作及教學用途。
關於藝術家
柳慧婷的創作思路是由記憶引發的沖突。創作始於個人的記憶和經驗,在不同的城市度過生命中不同的時期,沈浸穿梭與其中,見到似曾相識的東西或符號,記憶被不斷的喚醒。如時間的橫軸和空間的縱軸連接形成一個個記憶點,隨之迸發的情緒和想象以及沖突。那是尋找歸屬感與新鮮感的沖突,拆與建的沖突,控製與自由意誌的沖突等等。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三工作室,並於倫敦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取得碩士學位。
IG: liuhuiting_vivian WEBSITE: https://liuhuiting1619.wixsite.com/liuhuiting
|
許方華從事跨媒體創作與研究,作品主要探討文字、聲音與科技之間的關係。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先後於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完成藝術碩士(M.A.)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讀媒體設計與藝術碩士(MFA)課程 。
許氏先後獲得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紐約)耶魯中國藝術獎助金、亞洲文化協會李子潔獎助金及美國日本藝術計劃研究獎助金、彭博新一代藝術家資助獎、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新秀獎、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獎學金、香港設計師協會設計獎學金等等。她曾於不同的地方分享她以研究為基礎的藝術實踐和論文,包括:Ars Electronica,ISEA,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亞洲當代藝術週,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等。 |
堅守初心自由創作的空間
聯絡3 : 楊展強 |
「如是看畫,退一步海闊天空」
|
本着「藝術同參與.傷健共展能」的精神,香港展能藝術會自1986年成立以來,是全港唯一全方位發展展能藝術的慈善團體。2011年,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支持下,我們開展了為期五年的賽馬會藝術通達計劃,並成立香港首個藝術通達服務中心,提供諮詢、培訓及配合不同需要的通達服務。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
視界工作室是一間由本地藝術家營運的工作室,從事藝術創作及工藝品製作。 |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