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述心言】花,全部都係花 / 黃靜怡
Left
Right

(2017年2月)繡球、玫瑰、滿天星、毋忘我、兔尾草、白棉花;花束、花環、頭花、襟花、回禮花、DIY花藝包……goodmonday(JCCAC L4-05單位)上天(花板)下地都是乾燥花,花團錦簇,活脫脫將整個花花世界濃縮在一個約300呎的工作室空間裡,看得人目眩心花、心花怒放。

 

跟一般花店不一樣,這裡的花都抹上一縷矇矓的茶褐色,安靜的、淡泊的、從容的,而且體態總是偏瘦的。讓花瘦下來的,除了思念,還有歲月。「這風乾了三天,那乾了約一星期,再過兩天就可以包紮。」惜花人、goodmonday創辦人黃靜怡(Chili)像介紹朋友一般,細數花的「風乾」年華︰「它們至少可以存放兩至三年;處理得妥當的話,可以保存一世。」
 

J︰JCCAC
C︰黃靜怡(Chili)

 

J︰門外遠遠已嗅到清新的花果香氣,走進來更「仙氣」迫人。牆上、層架上、工作枱上,就連天花和地上,都滿是乾燥花材和作品。早前見你日夜趕工,中心不時有人抱著乾燥花束面露滿足的笑容,想必是你的傑作和魔法。大家都很喜歡你的花藝呢!


C︰很高興得到大家的厚愛!前陣子畢業季,加上聖誕新年,乾燥花束的需求的確比較大,我們幾乎每天都不眠不休地束花;最近則比較多公司和品牌訂造乾燥花小擺設,作為農曆新年賀禮;有時亦會接到準新人要求,請我們設計結婚花球和婚禮回禮小禮物等。除了提供度身訂造的設計服務外,我們鼓勵大家參與工作坊,或帶一些DIY套裝回家,體驗親手製作的樂趣和感動。

 

特別感謝花藝夥伴Pat(鄧碧欣)的支持和幫忙,才有今天的goodmonday。另外,亦感謝JCCAC給予我們使用工作室的機會,讓我們得以更直接和親近地與大家接觸,不少客戶都透過中心活動、網頁或社交媒體認識我們。在JCCAC設立工作室,我們感覺猶如一個信心保證。

 

J︰剛過去的12月,你們為「JCCAC藝術節2016」獨立策展的藍牆展覽《花語》,相當受歡迎,不但為中心打造了一個吸睛「打卡位」,還回應主題,為「語」提供了多一重閱讀方式。你是如何與乾燥花互相接通的?


C︰我本身就喜歡花,特別是它的形態。鮮花雖美,但「賞味期限」一般很短,而且不少鮮花裝飾更容易造成浪費。例如婚禮常用的鮮花布置,就是「一日鮮」的例子。其實那些花材都是生命,還很有價值。我就想收回來,風乾成為乾燥花,讓它們繼續美麗下去——至少可以多保留兩至三年;處理得妥當的話,還可以保存一世,也為生活增添色彩。

 

J︰黛玉葬花淒美有餘,卻充斥著沉重的無力感。而你換個方式,將開得正茂的繁花及時風乾,透過創作乾燥花,延續花的生命,美化生活。理念真浪漫美好。

 

C︰嗯,花藝還將我們與社區連結起來。我主張「落區」,與社區人士互動,所以並不只在工作室開辦工作坊,還會到社區中心教授花藝、紮染和造紙等。因而結識了來自不同階層、不同背景的新朋友,當中不乏家庭主婦和一些相對弱勢的群體。有時接到大規模的訂單,我們兩對手應接不暇,便會請他們幫忙晾曬花材和果實。雖然是「友情價」,但總算讓大家賺些生活費;而我們亦全賴他們的支持,才能完成創作和訂單,滿足客戶的同時,亦為收花者帶來喜悅,可謂「四贏」!

 

我們還要四出物色適合製作乾燥花的花材和供應商呢!因而又結識了些花檔檔主和店員,現在都成為朋友了。他們教曉我們兩個門外漢不少花藝知識和技巧,不但不嫌棄問題天天都多,還會精心為我們預留合適的花材。曾經因為「大頭蝦」,欠下數千元花債,他們竟然不追數。直至某次結賬,我們才如夢初醒,發現欠債未償!花債一早還清,但還是覺得太麻煩人而不好意思,有時會送些蛋撻小食,聊表心意。


J︰果然「雞髀打人牙骹軟」!你剛才提到你們是「門外漢」,最初是誤打誤撞走進花藝的範疇嗎?


C︰是的,最初對花藝真是零概念。我中五後入讀IVE唸視覺傳意;畢業後在《號外》工作約一年,繼而升讀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亦是修視覺傳意,2015年畢業。因為身邊多數朋友都是唸設計出身,所以從讀書時期開始,就有些平面設計的freelance工作機會,並一直持續至今。設計圍繞生活,最令我嚮往的,在於它的社會性功能——為人排難解憂,令生活變得更好。

 

雖然專業在平面和網頁設計方面,但我一直醉心於社區藝術項目,希望透過設計(應用藝術),建立人與人的關係,為人們生存提供比較合理和舒適的條件。唸書時到英國遊學,發現當地有本叫《The Big Issue》的雜誌,讓我相常佩服!雜誌不但致力為社會弱勢發聲,還「身體力行」以社會企業的模式營運,邀請流浪漢及社會弱勢族群作為販售中介,讓他們賺取合法收入——每賣出一份即可賺半份的售價為收入(另一半為成本),自食其力,而毋須靠施捨,從而建立自尊自信與責任感,重新奪回生活主權,體現「與其給魚,不如教他釣魚」的理念,更從根本解決造成他們無家可歸的深層次社會問題。受到這項由同理心出發的社區計劃所啟發,我設計了《閱讀難》,透過製作一系列海報和產品,讓大眾親身體驗甚麼是讀寫障礙,從而了解這些朋友在閱讀時可能面對的困難和恐懼。這最後成為我的IVE畢業作品。


J︰從設計、到社區項目,再到花藝,是甚麼玩法?
 

C︰是從花茶開始,順水推舟吧!我特別喜歡花茶,在理大唸設計時,一直探索茶渣循環再造的可能性,並以「再造茶渣」為畢業作品的主題,成就了「teamade用茶」計劃。為了發揮茶渣的用處,我以茶渣製成實用而精緻的日用品,如再造紙、紮染布、防敏肥皂等。它們不但帶有淡淡茶香,還承載著向社區傳遞環保訊息和慢活概念的重量。

 

奉行「Lifelong design」的設計學原則,我夢想設計出可以使用一生一世的產品或服務,是以作為抗衡現代經濟社會追趕潮流、浪費無度(如兩三年要換新手機)的方式。茶渣和乾燥花,是實現概念的起點,但願一步一步延伸開去。


J︰在這個「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時代,有理由相信「一生一世」比火星離地球更遙遠。你是如何保持信心的?

 

C︰我想,既然上天給予我這麼好的機會,就要堅持下去。短期計劃推出花瓶、花茶飲及花食等。不過說到底,始終還是希望多舉辦工作坊,將理念推廣的同時,亦可以透過人與人的接觸,啟發新思維,激發新創作,令生活更美好。


應用藝術的精髓,是透過不同媒介和方式,去解決人的問題,所以我也不一定只做花。其實我本身亦有做陶瓷,試過做花瓶之類的,不時想發掘其他媒介和可能性。好開心早前陶藝家Reed(JCCAC L3-03單位「自得窰石硤尾工作室」)到訪,表示他有不少陶瓷作品,想看看有沒有合作的空間,讓我看見與不同藝術家及媒介合作的機會。3月,還會參與一個由JCCAC主辦、名為《紙曰 – 紙在生活中的蛻變》的藝術展覽,以紙作為創作媒介,探索紙張在e世代的用途和意義,並反思當下值得保存的價值與信念。

 

J︰花的,全部都是時間和心機。


活動推介
《紙曰 – 紙在生活中的蛻變》展覽
日期︰15 - 21 / 3 / 2017
時間︰10:00 - 22:00
地點︰JCCAC中央庭園


下載《JCCAC節目表》2017年2月號按此 

 

更多【藝述心言】文章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