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述心言】女人心 玻璃針 / 楊碧琪
Left
Right

(2017年4月)「藝術家」這個名字本身,曾經暗示著一種性別政治。不然,何以提到女藝術家就非要註明「女性」不可?一連幾期《藝述心言》請來的都是女藝術家,不是「大細超」,而是本港藝術生態的真實反映——愈來愈多出色女藝術家能夠撐起半邊天,而且事業家庭兩得意。「計劃明年3月結婚,之後亦有生孩子的打算,但我是不會放棄玻璃創作的。」「樂堂」(JCCAC L6-05單位)創辦人、玻璃藝術家楊碧琪(Jovial)說。

 

J︰JCCAC
Y︰楊碧琪(Jovial)

 

J︰你的右手手腕之前動過大手術,不過看見這麼精緻的玻璃針作品,相信你早已回復狀態。

 

Y︰多年前右手手腕受過傷,一直沒理會,直至2013年被診斷軟骨組織撕裂,要動手術。那時從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畢業不久,剛完成第一幅玻璃針畫作品《自我防衛》,好不容易才找到想鑽研下去的藝術創作方向,就要把一切放下。由於病情罕見,醫生還先旨聲明手術有一定風險,而且即使手術成功,亦不能保證右手功能可以100%回復正常,當時的擔心和不安是可以想像的。

 

作為醫學界具研究價值的案例示範,那次手術在醫學會議上全程直播,而我亦在手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親睹整個過程。還記得,當時手臂感覺到溫暖的血液流動……

 

J︰不是吧……

 

Y︰聽起來很可怕,但那時候「肉隨砧板上」,只能坦然面對。手術後的一年半康復期才最煎熬,當時連反手、撥頭髮都做不來,只能勤做物理治療和訓練肌肉。雖然無法用右手創作,但仍可用腦思考,並學著使用左手,像發現新大陸。

 

傷口雖已大致痊癒,但早前發現有復發跡象,已安排兩個月後進行第二次手術。萬幸的是這次手術規模相對較小,相信停工休養兩三個月便可再次投入創作。


J︰期待你手術後再次強勢回歸!對藝術家來說,一雙巧手既是天賦瑰寶,亦是謀生的重要「器物」,何況你從事的是對手藝要求甚高的玻璃藝術。但因為這個傷患,雙手某程度上亦是你的脆弱點,而你似乎亦能坦然擁抱這個弱點,也不介意暴露於人前。

 

Y︰這次經歷令我明白一切並非必然。為警惕自己愛惜雙手和健康,我創作了《我的右手腕》作為紀錄。其實,大學畢業作品《復仇》和畢業後第一件針畫作品《自我防衛》,或多或少都記錄著我的情感與脆弱。我本來是唸設計出身的,後來選擇從事藝術,就是希望更自主地透過創作表達個人感受,包括脆弱的自己。

 

不過因為這個傷患,我現在工作起來「錫身」多了。從前迷頭迷腦做創作,不眠不休是等閒事;現在則會校好鬧鐘提醒自己定時休息,亦盡量避免做大型作品。不過別以為小型作品一定好處理,精緻的玻璃創作對手藝要求極高,溫度調節、力度控制和精神專注度等,每個細節都一絲不苟。


J︰脆弱中,反而更見堅強。要創作出這樣精準幼細的玻璃針畫,高度工藝水平不在話下,我們還從玻璃針的顏色、長短、粗幼與疏落有致的排列中,看出你的實驗精神、敘事風格,以及對動物和自然生態的關懷。你更憑藉首創的玻璃針畫技術,先後獲頒「2014年新晉玻璃藝術家榮譽獎」(美國玻璃協會)和「中國當代玻璃藝術展優秀獎」,去年亦獲選為「Young Talent Hong Kong 2016」(Affordable Art Fair)。

 

Y︰我很感激大家的支持!就像2014年在Affordable Art Fair上,一位國際資深策展人表示我的參展作品《受害者:鹿》是場內讓他最印象深刻的一件,給了我很大的鼓舞。

 

初次接觸玻璃,第一時間被它視覺上的美感吸引,後來漸漸發現它的可塑性和多樣性。玻璃瓶自然分解需時百萬年,但要將它敲個粉碎亦易如反掌,這與我的性格和創作主題不謀而合——有人以為我天不怕地不怕,但其實亦有受傷的時候,渴望被「小心輕放」。

 

玻璃針畫自《復仇》延伸發展,一路改良技術,去年(2016)與畫廊Mur Nomade合作舉辦第一個個人展覽《危》,展出《受害者》系列。《受害者》靈感來自一宗走私象牙新聞,人類為了一己私慾,肆意殺害動物,讓人很痛心!

 

以作品《受害者︰北極熊》為例,我特意以透明玻璃針及虛線勾勒出北極熊的形象,一方面因為北極熊的毛色本身是透明的,另一方面象徵牠們所面對的生存威脅「被當作透明」。只要給它打燈,就能看清看楚。(Jovial隨即關掉工作室的燈,然後以小燈泡照向作品,著我們看玻璃針和光線在畫布上交織出的光影。)就像動物的權益、人類的自私和殘忍,只要大家認真看待、深入研究,問題自然曝光。但這只是其中一個閱讀方式。我在創作中注入感情和信息,而且很樂意跟大家分享,但不代表要觀眾全盤接受,反而希望大家多交流分享,激發更多聯想和看待事物的角度。


J︰除了玻璃藝術之外,你還會古董修復呢!

 

Y︰多得古董修復專家陳師父的啟蒙!我在理大設計學院唸多媒體設計與科技高級文憑時,修他的課,畢業後一年當他的助手,教我眼界大開。他讓我明白到,修復古董不但要有上乘的手藝,還要對各種工藝和物料有準繩的掌握,更須對不同時空的藝術文化有深厚的認識。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一位曾孫女請我們修復她太爺留下來的一張脫腳木椅。木椅本身平平無奇,但修復的心意卻情意綿綿。我們修復的,不只是一件文物、一具古董,更是人與物、人與人,甚至人與自然的關係和感情。我希望延續惜物的理念,正積極推廣環保玻璃,期望有朝一日到美國進修玻璃修復課程,身體力行將玻璃藝術、修復和環保概念帶到日常生活中。

 

J︰這是你未來的發展方向?

 

Y︰算是計劃的一部分。除此之外,當然會堅持一直創作、發掘展出機會,目前正著力創作一系列色彩繽紛的玻璃作品。教育是另一個努力重點,不只因為工作室營運靠教班的收入支持,更因為透過工作坊,我可以將玻璃藝術推廣到社會不同層面,為整個媒介和產業的發展出一點綿力。此外,透過與非牟利團體合作,我希望發展一些有助連結社群的計劃,例如邀請小朋友參加玻璃工作坊,然後把完成作品轉贈長者。如果可以的話,亦希望組織交流團到台灣,與當地的玻璃業界交流和向他們學習。

 

J︰你本月(2017年4月)亦會參與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JCCAC策劃的「第九屆校園藝術大使計劃」,舉辦玻璃工作坊。藝術教育、創作、進修、交流、推廣,統統都在你的to-do list內,很不簡單!

 

Y︰多得男朋友和家人在經濟上、生活上和心靈上的支持。尤其是爸爸,當初決定放棄設計全職投身藝術時,是他對我說︰「放膽去做吧!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才會愈做愈好。」


J︰女兒果然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而今世的Mr. Right你似乎亦都遇到了。現代社會仍期望女性肩負相夫教子的職責,作為女性藝術家,愛情(包括家庭)與麵包,你如何排序?

 

Y︰嗯,出道五年,快將踏入人生另一階段,計劃明年結婚,之後希望有自己的家庭、孩子。小朋友兩歲前需要較多照顧,相信到時工作室的發展可能要有相應調整,但我預期這只是短暫影響。我不會放棄藝術創作!

 

我的工作室叫「樂堂」(諧音「落糖」)Jovial Cocktail,有讓不同藝術家和媒介多姿多采地混合的意思,亦希望通過藝術讓大家的生活增添甜味。

 

下載《JCCAC節目表》2017年4月號,按此 

 

更多【藝述心言】文章,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