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述心言】神「給」對手 / 霍慧中
Left
Right

(2018年1月)唐卡價值不菲,既是藏傳佛教的珍寶,亦是不少王侯將相、達官貴人的心頭好。故宮博物院正出盡「洪荒之力」,復修一批大清乾隆皇帝養心殿寢室後方佛龕的唐卡;拍賣會上,亦不時傳出唐卡以天價售出的消息。八歲開始學習中國書畫、曾赴香格里拉「唐卡學院」學習繪畫唐卡的藝壇新秀霍慧中(Chantal),正練習繪畫一幅《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Avalokiteśvara)。尚待完成的作品架在位於JCCAC L4-05 單位工作室「藏• 香巴拉」(Hidden•Shambhala)內的低矮畫架上,看見地上鋪著墊子,我們十分驚訝︰「你跪著畫畫?」「坐在地上畫。畫唐卡的時候,人一定要在佛像或菩薩之下以示尊敬。」她說。


J︰JCCAC
A︰霍慧中 

 

唐卡一幅值千金
J ︰我們都知道唐卡很值錢,卻未必懂得為甚麼。到底是甚麼令它這麼貴重?
C︰首先,貴在用料。藏人認為要將最好的獻給神靈,所以從大自然採集珍貴礦物,研製成優質的礦物顏料作畫,例如用真金製成金色顏料、以珍珠磨粉製成珍珠白,還有珊瑚紅和藏青等,都相當矜貴。而為了讓礦物顏料更出色並得以長久保存,繪畫唐卡所用的畫布亦須經特別處理,如反覆塗抹牛皮膠、石膏漿及打磨等。畫者甚至會以唾液沾濕畫筆,一筆一筆點染著色。他們相信,這樣作品更具持久力和靈氣。第二,貴在(製作)時間。畫一幅唐卡的工序很多,事前的準備工夫不在話下,單是勾畫草圖、點染上色,以朝七晚五的規律作畫,得花上一頭半個月才能完成一幅標準作品。構圖繁複而且畫面面積較大的,更要畫上一年半載,甚至更多。繪製唐卡所耗費的體力和心力是難以想像的,故每位畫師一生可以完成的作品並不多。第三,貴在作者。最初,繪製唐卡的只有喇嘛,藉此修行;後來,民間畫師相繼學習繪畫;至今甚至出現工業生產式「商品」。出自得道喇嘛手筆的作品,被認為具有宗教力量,自然更稀世昂貴。
 
J ︰原來貴得有道理!唐卡是藏族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主要描繪菩薩(如諸佛、觀音、護法神、羅漢等)的容貌,表現他們對信仰的虔誠之心,宗教味道濃厚。從美學角度,我們又可以如何欣賞一幅唐卡?
C ︰唐卡強調比例和對稱,致力呈現平衡美和圓滿感,給人平靜安祥的感覺。因此,所有神靈的容貌和形體比例都有特定標準— —以《造像度量經》所提供的神靈造像基本比例和尺度為準則。至於當中內容,則須根據藏傳佛教教義和典故畫成,不同神靈的膚色、衣物、手印和法器都有所規定,不得擅自更改。就連構圖、線條和用色等,亦有固定的象徵意義,絕不可以「亂來」。在香格里拉的唐卡老師告訴我們,相傳吐蕃王松贊干布根據經書,制訂繪製佛像的比例,還找來吐蕃最美麗的女子為模特兒,繪製成第一幅唐卡— —亦是第一幅的「綠度母」唐卡。你們看到的這幅草圖上的標示,就是繪畫佛像容貌和身體的比例。
 
東方黃金比例
J ︰這讓我們立即想到西方藝術的「黃金比例」,最著名的莫過於達文西手稿《維特魯威人》和米高安哲羅的《大衛像》。唐卡所呈現的,可會是東方對「美」或「美貌」的詮釋?
C ︰是不是「美貌」很難說,不過基本上,唐卡所呈現的是藏傳佛教所認為的「好相」標準— —端莊、平衡。雖然唐卡中所有佛相均須遵照嚴格的標準和比例,但藝術表現手法(如陰影、立體感的營造等)卻不盡相同。唐卡中分不同畫派,各畫派的風格大異其趣;即使屬同一畫派,隨著時代、地方文化和畫師的喜好變化,神靈的容貌亦會出現微妙的差別。例如,尼泊爾出產的佛像一般鼻子較高;至於西藏、四川和青海一帶的,五官則相對扁平。
 
J ︰意思是說,唐卡作為藝術媒介,畫者可以自由創作的空間並不大?
C ︰背景是唯一可以自由發揮的部分。唐卡的背景一般會配合神靈的氣質或作品內容而取材,以自然景色為主。不過畫師亦可以按個人意念,注入獨特創意。我正在繪製的一幅《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已斷斷續續畫了一年多(每次畫一至兩小時),全按唐卡所制訂的比例和形式繪畫,不過亦有加入個人創作,例如背景和衣物顏色都是我按個人喜好和想像配搭的。在這裡可以分享我在唐卡學院實習時發生的一樁趣事︰當時班上一位同學認為難得有機會發揮,就調皮地在背景畫了一隻正在扔香蕉皮的猴子。老師說讓蕉皮落在佛祖頭上是大不敬!故要求同學修改。
 
J ︰你專程到唐卡學院學習?
C︰當時是2014年,我在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後獲得文物館暑期實習機會,到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的唐卡學院實習一個月,學習繪畫正規唐卡。這對於作為佛教徒(藏傳佛教)的我來說意義重大,既是一次寶貴的學習體驗,亦是一個很大的衝擊。
 
J ︰你說「衝擊」,是甚麼意思?
C︰繪畫唐卡的各種規範,毋疑令畫面達到平衡和圓滿的效果,但同時亦局限了創意的發揮。我曾有一段時間很糾結,因為本身比較傾向自由創作形式,而唐卡和大學的藝術訓練卻告訴我藝術原來可以很規範性。當時我正在準備畢業作品,不斷設法跳出從小至大的國畫框框,渴望嘗試不同的藝術手法,因此選擇陶瓷為其時的創作媒介。然後漸漸又發現,那個自八歲起學習國畫書法的,確確切切是「我」,於是又「回歸繪畫」,並開始思索如何轉化所學到的中西繪畫特色和技法,創作更切合當代語境的作品。
 
如何承接傳統而不失霸氣
J ︰於是就出現「JCCAC 藝術節2017」公共空間展覽《一體》?在一系列當代唐卡作品中,我們同時間找到傳統唐卡的意象、當代的符號(如智能手機和「心心」手勢),還有國畫的筆法,以及西畫用的顏料。
C ︰特意選畫佛手為主體,除避免對神靈和其信徒有任何冒犯之外,更因為「手」本身包含的意涵非常豐富。手,是我們與他人溝通和接觸世界的媒介,如手語和使用手機;不少人更視手機為生活,乃至身體的一部分。但真是這樣嗎?我們與身外物已成為「一體」嗎?我們又常常聽到「男/女神」和「神級」等潮語,前者意思是「夢中情人」;後者則指某事/物達到極致、無人能及的境界。但「神」是這個意思嗎?
 
J ︰透過唐卡這傳統繪畫神像的媒介,回應或挑戰當代社會對「神」的認知、引發思考,具諷刺意味之餘,亦不失幽默感。你就這樣透過繪畫唐卡認識世界?
C︰怎麼說呢……繪畫唐卡,我主要想更認識佛陀和菩薩的容貌,以及背後所包含的善念。至於剛才提到的一系列當代唐卡,算是一個創作媒介,讓我表達一些想法。我畫唐卡的時候內心很平靜,亦希望藉著開辦工作坊與他人分享這一份美與平靜。有點像修行吧!繪畫正規唐卡時須盤坐地上,最初坐不久雙腳就麻痹,現在一坐可以坐上幾小時。

 

下載《JCCAC節目表》2018年1月號按此 

 

更多【藝述心言】文章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