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後 - Y世代城市」展覽 - curated by Andrew Lam/ 林漢堅
Left
Right

藝術家//// Gerhard Lang、朱迅、伍偉昌、吳文正、林漢堅、謝健華、譚達強
日期/ 2010年11月30日至1月3日
時間/ 下午1至7時 (逢星期五休館; 歡迎預約)

地點/ 香港九龍白田街卅號 JCCAC藝術村 七樓十二A 另類畫廊MOST
開幕/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下午5至7時 (酒會)
講座/ 12月12日 (星期日) 下午4至5時 (講者: 朱迅)
查詢/ +852 9802 9440 (策展人 林漢堅)
電郵/ artopia_net@yahoo.com
網站/ http://www.jccac.org.hk/index.php/English/artistdetails/museum_of_site

『八十後』在香港帶出了城市轉型所需的能量動力。它近日亦再衝擊香港商業大都會核心的「中環價值」,不但更新政治風景,啟發都市生活策略,甚或形塑料想以外的城市發展新尺度。慢慢在亞洲醞釀形成「Y世代城市」。這個新的社會文化社群一方面選擇近乎靈修苦行的精神方式,一方面爭取絕不妥協、近乎唯物的社區、村落、古蹟的綠化保育,追求純文化價值的文化區及城市整體的持續發展。這批在混亂的社會教育政策下長大的白老鼠分別成長為『八十後』的新民主女神、「模」、苦行者…。公民社會亦可能進一步發展,維港行動或慢慢從香港維多利亞港席捲到亞洲其它地方。亞洲在城市老化的同時,一個「Y世代城市運動」或將誕生。

影像可強化我們的形像、對歷史的記憶; 亦可扭轉我們對某些社會、文化事物的一貫看法。因此, 本展覽旨在以不同的角度來擾亂公眾對『八十後』的標籤化界定方法。借用一公眾熟知的議題來推動攝影及更廣濶的文化交流學習。讓MOST和嚴肅的藝術公眾就此議題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參展者有來自德國的Gerhard Lang,香港的朱迅、伍偉昌、吳文正、林漢堅、謝健華、譚達強等。

這次展覽示範了當代藝術的觀念力及其跟城市生活的互動性。生活在倫敦的德國藝術家Gerhard Lang認為犯罪學跟原始動物的獸性研究有着密切的關係。他的藝術創作就似在「基因矯形學(Teratogenetic)」的實驗室裡發生。Gerhard相信「自已是第一個基因矯形學家(Teratogenetician)。創作亦是一種妖怪生產製造。」在九十年代卅歲時他曾經把自已喬裝成戰狼似的異獸,然後以相機作自拍記錄,有點像玩Cosplay的一些『八十後』。«量子起動»的伍偉昌,其照片«沒有八十後»不但是抗爭的記錄,也更彰顯社運的凝聚力。「照片反映沒有傳媒與坊間籠統所稱的『八十後』,只見一群因知覺而自覺的人,身體力行地向社會的不公義和金政強權邪惡說不。照片攝於二零一零年一月,反高鐵停撥款五區苦行之觀塘區行動中。」譚達強的平面照片«寒林枯石之歲於庚寅年十月十五日香港九龍東將軍澳八十後現象»揉合傳统亞洲文人藝術的物質觀,以現代中國石景雕塑佈置來呈現其『八十後』政治文化觀: 「北宋文人畫畫風,以正山、中山喻人之格也。『八十後』之人,乃對尋理之不清,所見之模糊,格物、知至、心正、身修之所缺。『八十後』之人亦涵括當今豐物窮理之象。寒林枯石乃四時之象,秋冬之肅殺,復春夏萬物生長之景,知天守義,待時之機…。」以廿五幀照片«渺渺»上下連放,以聲音和影像軟性地投放謝健華的多媒體作品,細膩地展露一個理想型社會與金櫃城市衝突的感性觸覺。「迷茫是一種感覺,因為前方太遙遠而模糊不清,越模糊不清便越想看清…生活的事情有時會令人迷茫,不論是80後,甚或70後、60後…,大家在嘗試看清前方…。」吳文正以紀實攝影呈現了真實的社區歷史及作者跟其合作社群的活動能量。每張照片的製作往往涉及作者跟每一家庭十數人的親切信任和聯繫,跟其它香港攝影藝術家不同之處也止是吳文正不單是拍攝者,也是相片外社區家庭的團結人。從牛下邨楊氏家族的合照«一切從家開始»中,年過八十的楊老太是維繫著全家的靈魂人物,無論是生於五,六十年代的兒女,甚至是『八十後』的孫兒,都會定時回家吃上一頓窩心的晚飯和跟楊老太打數圈麻雀娛樂一番。為香港大家庭承襲了一貫中國傳統觀念: 長幼尊卑,家庭融洽互愛的表現。「姑勿論是生於何世代,核心價值的最高層次,是來自一個不離不棄的家庭,容許自己放下一點成見,從中學習一點包容與關愛。」策展人兼藝術家林漢堅懼怕「影像就是權力」,他害怕「排山倒海的攝影圖像變成另一種大眾傳媒,進行反文化滲透和未經消化的社會傾銷。」他的數碼照片«八十後-亞洲世界新人類2046»把五十萬年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