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仔紫砂茶寵
2023
紫砂陶土
各5 x 5 x 5 cm
數年前透過中大文物館的宜興交流計劃有幸和徐秀堂紫砂大師談談藝術,那時曾注視師傳飽歷風霜的巧手,彷彿每一根細紋也經紫砂的滾動而生,畢生對紫砂的鍾情讓人聽後陶醉。此活動數款紫砂茶寵靜待主人領養回家,泡茶時不忘以茶淋浴茶寵,修心也照顧天地萬物。
藝術家簡介
---
Affordable Art Fair 2023
貓仔紫砂茶寵 2023 紫砂陶土 各5 x 5 x 5 cm
數年前透過中大文物館的宜興交流計劃有幸和徐秀堂紫砂大師談談藝術,那時曾注視師傳飽歷風霜的巧手,彷彿每一根細紋也經紫砂的滾動而生,畢生對紫砂的鍾情讓人聽後陶醉。此活動數款紫砂茶寵靜待主人領養回家,泡茶時不忘以茶淋浴茶寵,修心也照顧天地萬物。
藝術家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畢業,主修純藝術,副修中國語言及文學。曾於2019年到高雄秋意陶柴燒窯參與藝術家留駐計劃,於同年到自得窰工作室(火炭)駐留學習,現時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Soul 陶」工作室,繼續創作。
---
Affordable Art Fair 2023
|
不惑 2022 水墨混合媒介 68 x 66.5 cm
無目的地在街上行走,
不知道下一個住腳點會是怎樣,
就在風聲和交談聲之間穿插,
讓它們的流動帶領我吧,
我被引領到一個鬧哄哄的地方,
各種各樣的節奏傳到耳邊,
歌聲帶領著我的目光,
看見了裙擺的搖曳,
隨歌起舞,
不自覺地穿梭在這慶典之中。
從它們之間走過,
把我從冬天帶到了明媚的季節裡,
隨著這流動,
我推門而進。
看見滿滿的大象和螞蟻共舞的景色,
這裡比剛才安靜多了,
有不同的人在交流著蟻與象的對峙,
不經不覺,窗外穿透的陽光染滿了我的衣角,
要隨引領到下一個地方了嗎?
我又回到街上了,
沿著窄路下坡,
有一道門為我而打開,
咖啡的香氣在呼喚我再去探索吧!
作品名稱及靈感取自論語「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當中取「不惑」為作品名稱,即以不疑惑不徬徨的態度前行。人生旅程會經歷不同的階段,不論怎樣的階段,都需秉持當中的信念。
作品的主視覺元素是一個不規則而呈開放的形態,整個畫面以流動的綫條貫穿,以皴擦建構如流水的綫條,它們有著明確方向的流動,不論在怎樣的階段,都要有著自己的信念和內在價值觀念,正正是這些無形的力量驅使我們前進,向著未知的未來前行。
藝術家簡介
錢氏現居香港,現為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會駐村藝術家,2019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曾獲得「馮永基教授中國繪畫創作獎」。錢氏以水墨創作為主,同時涉獵插畫及立體等範疇。錢氏在水墨的創作語言中運用不同物料與墨結合,展示出現傳統物料更多的可能性, 亦藉此發展出與墨之間的關係。作品憑藉單純的感覺與力量,創作出輕與重,快與慢等不同的節奏。通過作為主調的墨,以抽象方式表達出生活中的感受。其創作內容與傳統國畫中對大自然崇敬而隱藏著自身情感的方式截然不同。作品以各種不同幅度的筆觸和質感建構出虛與實的視覺空間,以此與觀眾溝通。
---
Affordable Art Fair 2023
|
潛入謝曬皮腦袋背後一同翱翔她的情感世界。揮之不去的壞想法、疑問和困惑像三年沒交租的租霸,住在她腦海縈繞不去。
(圖一) Rent Free 2023 塑膠彩布本 50 x 70 cm
(圖二) ICYMI 2023 塑膠彩布本 50 x 70 cm
(圖三) Feeling cute might delete later 2023 塑膠彩布本 50 x 70 cm
(圖四) Private not Secret 2023 塑膠彩布本 50 x 70 cm
---
Affordable Art Fair 2023
|
(圖一) 早起的鳥兒 2022 高溫炻器、鋼線(一組三件) 21 x 17.5 x 10 cm; 20 x 18 x 10 cm; 20 x 17 x 11 cm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藝術家準備了小昆蟲去獎勵鳥兒。
(圖二) 熊熊心中的一首歌 2022 陶土 20 x 31 x 15 cm
北極熊唱著大自然的歌,是美好的回憶、夢想。
藝術家簡介
喜歡繪畫,做手作。曾任職美術員、出版社和兒童雜誌自由插畫師。跟陳松江老師習陶,先後參與多個聯展。千禧後租用VAC(視覺藝術中心),開始獨立創作。
2012年進駐JCCAC(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擁有自己工作室cozyworkshop並全力投入創作。風格以做型古樸的動物、花草星空等自然美景為題,高溫炻器雕塑為主。希望在柸盤碗碟等實用陶器以外,陶土可以有更多不同的故事。
作品為茶具文物館、文化博物館及私人收藏。
---
Affordable Art Fair 2023
|
(圖一) 反照的節奏 #2 2023 白瓷及金光釉 30 x 30 x 5 cm
(作品簡介請參考本網頁英文版)
(圖二、三) 人造花系列
(圖二)白鬱金香
2022
施氏很喜歡花卉植物,除了看不同的植物書籍外,日常也會觀察街道和花店裡的植物。她發現其實植物外觀上也存在很多幾何形狀,而花開時常呈現散射形態,這啓發她用簡單的形狀製作雕塑作品。《人造花》系列,以幾何三角錐體而整合成花開的形態,雕塑中間位置由錐體尖端組合而成,因而呈現出花的脆弱感。
在技巧方面,陶瓷物料和燒製有其限制,亦因雕塑的組成部分脆弱,早期這系列的作品製作時常發生意外,也有不少裂紋。施氏經過多次的試驗,能掌握陶土原料和燒成方法。而作品均以自行調製的釉藥上釉,仔細看時各有特色。
(圖四) 種子 2015 炻器及氧化物 25 x 20 cm
《花畫》系列是她在英國時所學的陶瓷表面裝飾技巧,繪畫出有肌理質感的抽象有機元素。透過觀察,她選取具幾何形狀的植物乾花,運用這些花材,再以擦、壓、印、貼等的方式在陶板上營造有質感的圖案,配以不同色調的泥漿及金屬氧化物繪畫畫面。
(圖五) 洞體 2017 炻器及色粉,一組兩件 20 x 10 x 2 cm
(圖六) 柴燒花器系列 2023 瓷器及氧化物,一組三件
左 : 10cm x 12cm x 10cm
中 : 18cm x 18cm x 8cm
右 : 24cm x 24cm x 15cm
藝術家簡介
施美婷於2011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取得藝術士位。在2014年她獲英國雷丁大學的獎 學金,並於 2016年取得該校藝術碩士學位。其後一年間,她在雷丁大學作藝術駐留及教授該系學生陶瓷技巧。施氏作品曾於不同國家展出,包括日本、英國及荷蘭等。
施氏專注於陶藝創於陶藝創作,嘗試突破陶藝創作的限制和不可預測性,與陶泥對話。她持 續學習陶瓷原材料的知識,以及不同的製作和燒製技術,這有助她伸延陶瓷雕塑的可能性和探 索陶藝的當代性。而植物一直是她探索新形態的靈感來源,如《 人造花 》系列。她開發著自 己獨有的工藝,製作中重複的動作是她思考和平靜的過程 。
---
Affordable Art Fair 2023
|
(圖一、二) Look Up to the Moon 2023 定製鋼筆墨水。日本手工和紙。編製機器學習程式生成影像,並以繪畫機器人 Selena繪畫 每個作品 40 x 30 厘米,一對
Look Up to the Moon是由繪畫機器人Selena在香港疫情和移民潮的時期創作的一對畫作。藉著創作的過程,平靜與故親和好友離別的悲傷。這裡提供了一個冥想空間 , 更深入思考宇宙和生命本質是存在著複雜、不可預測的關聯性。即使我們遙隔萬里,唯願在一同仰望月亮之時,我們就在這瞬間重逢再遇。
(圖三至六) Selena's Surprises Series 2023 定製鋼筆墨水。日本手工和紙。編製機器學習程式生成影像,並以繪畫機器人 Selena繪畫 每個作品 40 x 30 厘米,一對
Near Side of the Moon
(Image 3) Selena's Surprises Series: Midnight hours (Image 4) Selena's Surprises Series: Silent Night (Image 5) Selena's Surprises Series: Moonlight (Image 6) Selena's Surprises Series: Howl at the Moon 數位製作的引入,重新引發藝術品的機械複製性,以及隨之而來的獨特性喪失等問題。雖然Selena是一個機械實體,但在繪製過程中,有很多元素保證了結果的唯一性。該過程永遠不會“產生”相同的畫作。要創建具有非常精細的線條和良好墨蹟的圖像,Selena 需要至少連續工作 12 小時或更長時間。對她來說,通宵達旦繪畫是常態,只為完成作品的局部。 Selena 的機械特性,實際上在繪圖過程中引入了不可預測的因素:摩打可能在長時間運行後發生偶然的故障,或是墨水在手造紙上的流動會因為當中的紋理產生不同濃淡實化的不同視覺變化,結果總是在某種程度上出乎意料的。機械繪圖不是單調重複的行為,而是新奇、偶然和驚喜的場所。這一系列的繪畫包含了Selena在她工作過程中貢獻的一系列驚喜。
在月球研究過程中,大家熟悉的科學月球照片,其實是由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窄角相機)拍攝的千餘幅圖像數據拼接而成的。我們月亮的顏色可能看起來完全不同,並且根據與地平線的距離和空氣中的灰塵而有很多變化。拼貼美學表達了我們從地球上看到月球的體驗,不是一次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
藝術家簡介 許方華從事跨媒體創作與研究,作品主要探討文字、聲音與科技之間的關係。近年的作品靈感主力取材自科學哲學、裝置美學與機械學習。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先後於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完成藝術碩士(MA)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讀媒體設計與藝術碩士(MFA)課程。許方華獲選為第五屆愛彼藝術創作委託計劃藝術家展出大型裝置項目 《月逝無聲》,並先後獲得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紐約)耶魯中國藝術獎助金、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新秀獎(媒體藝術)及藝術家年獎(媒體藝術)、亞洲文化協會李子潔獎助金、彭博新一代藝術家資助獎、美國日本藝術計劃研究獎助金、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獎學金、香港設計師協會設計獎學金等等。她曾於不同的地方分享她以研究為基礎的藝術實踐和論文,包括:奧地利電子藝術節、ISEA、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亞洲當代藝術週、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國際創意藝術節,等等。 ---
Affordable Art Fair 2023
|
(圖一) 追踪水坑口 2022 混合媒體,一組兩件 每件30 x 45 x 2 cm
(作品簡介請參考本網頁英文版)
(圖二) 禿石 . 記 2022 混合媒體繪畫雕塑 70 x 100 x 5 cm
1840年,英國外交大臣帕默斯頓勳爵以一句「一塊禿石,上面連房子都沒有」,形容當時香港為「鳥不生蛋」的荒蕪之地。旅程始於 19 世紀中葉,當時香港正處於命運關鍵轉折點。從這裡出發,尋找不毛禿石。明信片以標誌性的維多利亞港風景為特色,把所有存在過的痕跡移除,變為不毛禿石。而明信片切割下來的碎片危急下變成無法辨認的奇怪生物。
[舊明信片所描繪的不是不毛禿石,而是一座不同的城市,偶然被稱為不毛禿石,就像這個城市一樣。] 從明信片到碎片,變成無法辨認身份的奇怪生物。最後消失了,只留低它們曾經在不毛禿石存在過的痕跡。
藝術家簡介
香港建築師、藝術家。2021年畢業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學/香港藝術學院藝術系。在此之前她曾在澳洲新南威爾⼠⼤學修讀建築。回流香港後,從事建築師⼯作多年。
她的作品融合想像和寫實,並運⽤不同媒介包括繪畫⼂拼貼和雕塑,敘述地⽅⾝份的多⾯性。她從收集的圖像、⽂字和物件尋找關於地⽅⾝份的痕跡。作品以檔案形式呈現,由遠眺城市地形景觀、⾄挖掘當中牽連的歷史故事和個⼈體驗。
---
Affordable Art Fair 2023
|
日期及時間: 19 / 5 / 2023 > 17:30 - 20:00
20 - 28 / 5 / 2023 > 10:00 - 20:00
地點:L1 藝廊 及 中央庭園 查詢:2691 7150 / info@tic.edu.hk |
首次報名! 免費試一堂! 青少年、大專生、成人而設課程
塑膠彩班 油畫棒班 水彩班 木顏色班 素描班 (題材不限)(時間彈性)(小班教學)
歡迎問價和預約時間 (不會接聽電話)請以 WhatsApp預約 6810 6135 Ms Lau
老師簡介 本人的教學經驗亦有 10年左右,曾在不同畫室、社福機構、中小學校擔任藝術課程導師,教授不同藝術工作坊、壁畫創作、藝術媒介運用等。現時以上門私人授課,以及自立個人工作室,主要以開辦不同藝術課程給予大眾。持續教學理念和目標,將擅長的領域和技巧傳授和分享給藝術愛好者和大眾。
教學理念 因材施教,因應每個學生能力程度而安排不同教材和教授技巧。 學生可自行選擇不同主題和題材,再決定以一種媒介作為運用,專心鑽研媒介,從中可以學習到不同物料性質、比例、空間、色彩運用和筆法等等,臨摹不同畫作形式,透過畫作練習觀察方式,慢慢創出個人風格。 |
日期及時間: 24 - 30 / 5 / 2023, 1 - 6 / 6 / 2023 > 13:00 - 19:00 地點:L0 藝廊 主辦:PEDDY POT (Mr. Hiroyuki Yashiro) 查詢:5631 0909 (Whatsapp: THE TOKYO TREND)
Facebook: https://m.facebook.com/crossoverpeddypot/ |
日期及時間:
27 / 5 / 2023 > 14:45 (《快樂國度》)
^ 全日制學生、60歲或以上的高齡人士、殘疾人士及看護人、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可享優惠價
主辦:少言劇社 Instagram:@siuyintheatre
本節目受惠於「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賽馬會黑盒劇場資助計劃」
|
Alcohol Ink Art
不是用畫筆畫的花,酒精墨水千變萬化,可利用多種方式做出不同形態,就算是隨意都可以做得好靚,堂上多款墨水試用,Pinata Alcohol Ink, Ranger Alcohol Ink及Copic Ink
作品:三堂三幅
1. 基礎酒精墨水畫技巧
2. 1-2朵小繡球花
3. 薰衣草或風信子,葉子,背景裝飾
對象:成人/無需繪畫經驗
時間:共3堂,每堂2小時
5月已滿
6月(星期日)
日期:4, 11, 18/6
時間:15:00-17:00(星期日)
|
日期及時間: |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