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BREEDING- RUBB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EXHIBITION 近親繁殖-中國書畫拓片展

日期/ 1-30/3/2011 (12:00-19:00) 逢星期五休息
地點/ 香港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石硤尾藝術村L7-12A環境藝術館
查詢/ +852 9802-9440 (策展人林漢堅)
artopia_net@yahoo.com
www.jccac.org.hk/index.php/English/artistdetails/museum_of_site
入塲費/ 全免
預約//// ✓

拓片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紋捶拓在紙上的製成品;它是拓印、接種大小形狀與原物相同的一種科學記錄方法。出土山東嘉祥宋山永壽三年(A.D.153)漢石刻: 『弟子來入堂宅,但觀耳;無得涿畫!令人壽;無為賊禍,亂及孫子!』是為中國古代民間保育及對待拓印較早期的概念。

時移世易,中國古代書畫拓片對藝術原作的保存和研究是否仍彌足珍貴?或只是原石複刻的吉光片羽、涿畫濫為?拓片相對於原版創作,是否像單細胞的自我複制、只是原作「近親繁殖 (Inbreeding)」、複制的AB貨、次檔品物?從某種意義來說,近親繁殖是低等生物持續種族發展的唯一選擇,與人類發展經驗大異其趣。

當代文化亦講求誇界對話、知識的開放和轉移。詫異的是,當下香港的文化生態卻悖道而行。近親繁殖是小圈子化身成藝術大幫,發展大體制、大情景的順理邏輯;它讓誇誇其談,只懂提問、不懂作答的藝術活動、文化交流變成小數社群侵吞文化或政治資本的遊戲。或許,當代藝術的「原創論」,只是市塲價值的保障;實驗精神是藝術生產和消費以外的剩餘價值!在後現代、中西相容的今天,老翻文化儼然是創意文化的關鍵辭!全球主義下,「品牌移殖 (Brand Migration)」成為發展中國家文博業的發展指標!香港的M+及亞洲的博物館業趨向翻叮七十年代的「古金漢/ 龐比度模式」: 追逐表面的品牌價值,欠缺根植社區的發展思考;書畫拓片在今日的數碼複制年代,是否正慢慢浸失價值?還是讓抄襲合法化的理論添加額外的「中國意義」?

是次策展、創作及與公眾互動的展覽計劃,試圖探討捶拓善本對金石文化的傳承功能及其在當下急遽轉變的時代中更寬廣的文化意義;亦藉此爭議性論題研究「拓片」跟原石刻本,甚至書畫原創手蹟的多重基因/ 血緣關係。畫廊內虛與實、黑與白對比強烈的展品展示了原作以外藝術品的複制價值和複制藝術的獨有意義;亦為環境藝術館庋藏近卅年的拓片藏品作首度公開展示。

展出拓片源自戰國錢幣式玉書,十六方漢魏名碑刻石及六十方漢魏官璽。當中包括香港現存最早的石刻界石-北宋楷書《李府食邕稅山(約1254)》、原石仍存中國境內的清全拓漢隸書《曹全碑》、《禮器碑》、《張遷碑》、《孔宙碑》、1934年出土初本《光和六年(183)熹平石經-春秋公羊傳/ 榖梁傳》、《河南鞏縣石刻題記(1987初拓)》、「龍門廿品」近親《洛陽古陽洞北魏景明三年(502)造像題記》、清鄭板橋山東濰縣石刻六分半書《喫虧是福》;畫像拓有漢山東武梁祠東壁第二層《趙襄子駕軺車遇豫讓「紋身以報知己」(榜題)》、《輜車畫像磚》、《四川成都揚子山2號墓弋射、收獲畫像磚》、北魏《龍門賓陽洞正光二年(521)造像題記及皇后禮佛圖》、《賓陽中洞窟頂伎樂天和供養天》;漢銅官璽有《蜀邸舍丞》、《甘陵廄丞》、《外馬》、《文竹門掌戶》、《靈武尹丞印》、《漢匈奴惡適姑夕且渠》等,以嚮碑拓收藏界、書畫篆刻藝術愛好者。

書法裝置////
譚達強 (香港) X 清拓鮑漱芳「安素軒」石刻明文徵明草書《千字文》及小楷《道德經》(四月九至十日石硤尾藝術村中央庭院)

教育講座//
講座深入淺出地講授中國自史前玉書以降、數千年書法的演變、美學理論和優秀作品; 配以古書法實物漢魏名碑的賞析 (如漢曹全碑、明文徵明道德經等)。講座旁及當代書家如日本豐道春海、尾上柴舟、赤羽云庭、村上三岛、今井凌雪、西川寧、青山杉雨、金子鷗亭,中國于右任、林散之、啟功、沙孟海、陳佩秋,香港鄧爾雅、羅叔重、區建公、謝熙、簡琴齋、馮康侯、林千石、盧鼎公、駱曉山、陳荊鴻、趙少昂、楊善深、饒宗頤等前輩老師的優秀作品。

訪問//
TaiKing Pao Mar 11, 2011 (Ref: http://source.takungpao.com/news/pdf_catalog2.asp)

詳情請閱http://jccac.org.hk/index.php/Chinese/event_artistcoursedetails/appreciation_of_chinese_calli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