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 : 盧聲前
電話 : 2420-2100
電郵 : info@xplotzx.com
網址 : http://www.plotz.co/
http://studioglass.hk/CLASS.html
查詢: 27284224
WhatsApp: 63915057
香港玻璃工作室
創立於一九九三年,致力推動手造玻璃藝術。
Studio Glass Hong Kong
Founded in 1993, it is committed to promoting the art of handmade glass.
|
Kathleen Wong Art +黃的美術用品店,提供不同種類的繪畫產品, 以時興及常用為主,定期開辦Workshop,介紹產品。 Tel: 24287810 Opening hour: Mon to Fri 11:00-20:00
Sat and Sun 10:00-19:00
Close on Wed and public holiday
|
意式精品咖啡 『精品咖啡』應該是品味生活的極致藝術............我們致力推廣咖啡文化,加深咖啡愛好者對『精品咖啡』的了解。 從一粒新鮮烘焙的小農咖啡豆,萃取出迷人的香氣與口感,一杯真正的意式咖啡,就從這裡開始!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
享受品茗的適意,悠遠時空沏成一只握在手心的茶盞,清心怡人。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
光影作坊是香港註冊之非牟利慈善文化團體。自2007年成立以來,致力推動本地攝影文化發展,為本地唯一以攝影為主之教育、交流、推廣和資源匯集的平台。我們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攝影展覽、講座、攝影課程和各種交流活動;設施包括展覽廳、圖書館和黑房等。
地址: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2樓02室 開放時間:11am-6pm(逢星期一休館 Closed on Monday) 查詢:(852) 3177 9159/ info@lumenvisum.org Facebook Link: http://www.facebook.com/lumenvisum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
白盒藝坊基本是水墨畫及裝裱國畫的工作坊。除此外,本工作坊亦包含其他藝術的範疇,如書法、陶瓷、平面藝術、立體藝術、裝置、版畫、雕塑、篆刻、工藝、油畫、電影及錄像藝術及其他各類藝術等。 本工作坊更提供場地作畫班、展覽及售賣藝術和工藝品之用。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
林佑森2010年修畢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系,同年獲得藝術公社《出爐2010》「傑出藝術新秀獎」。作品曾展示於多個本地、海外展覽及藝術展,包括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典亞藝博、水墨藝博、邁阿密亞洲藝術博覽會等,作品廣受私人收藏家及機構歡迎,部分藝術品更被香港藝術館(2019)、希臘Copelouzos Family博物館(2018)和泰國當代藝術博物館(2017)珍藏。2015年,其系列作品「圓」、「樹塔」、「鐵樹」參與CHINA 8,於德國哈根奧斯特豪斯博物館(Osthaus Museum Hagen)展出。 電子產品,水管,電線等是由城市製造出來的現代工業產品。當它失去了本身的功能後,就會變成廢物,再遭城市遺棄…而我將這些被人們遺棄的產品收集回來重新組合、上色,變成另一種新的風景。利用現成物創作的雕塑作品,進而探討變異中的城市生態。
聯絡方法 Contact Details 林佑森Lam Yau Sum
|
社區文化發展中心創立於2004年,目的是透過籌組不同類型的文化藝術活動、包括演出、工作坊、出版、研討會等推展及活現社區文化發展潛能,並期望透過各種支援,協助社區及社群面對社會變遷而出現的挑戰,並致力拓展社區文化空間、積極地進行文化建設和締造全人藝術的社會。二零零六年十一月,《社區文化發展中心》正式註冊為本港非牟利慈善團體。 |
10年香港染色老店,1000呎空間 及 1噸巨型藍染缸為您帶來《#日本傳統藍染體驗 》,現場更有9種深淺藍染、20種素材任你選擇!
|
歡迎黎到夕夕 一齊黎享受慢慢嘅陶活啦~ - 手揑動物陶瓷盤子工作坊 日期:逢星期六/日 時間:12:00 – 15:00;17:00 – 20:00 地點:L2-11 查詢:9731 9236 Instagram:goodevening.ceramics
|
黃懷琰,Wai-Yim WONG。法籍藝術家,香港出生,於法國及香港兩地工作。1995年往法國攻讀藝術,2002年法國國立美術學院雙碩士畢業 (Haut Ecole des Arts de Rhin)。隨後跟隨法國攝影團隊從事紀錄片製作,遊歷不同地方,高原、山脈、沙漠冒險遊歷、或科研紀錄片等等。2004任職任國立美術學院教授、系主任。2005年-2016年於香港不同大專院校任藝術講師。2013年於JCCAC創辦當下藝術工作室,從事藝術創作,並統籌不同類型展覽。2016年在巴黎任兒童哲學工作坊導師,2017年邀請巴黎哲學專家來港共同培訓兒童哲學導師。2020年藝術家駐留於法國南部大型藝術村,2021年任教藝術史及藝術欣賞,2022年於巴黎大型藝術村駐留。
Philippe CHARMES,巴黎畫家,法國斯特拉斯堡國立美術學院碩士。曾任中國天津國立美術學院外籍專家。現於香港開設畫班。 |
浮光岩彩專注於礦物顏料或岩石材料的研究及創作,致力挖掘礦物、岩石材料對創作的可能性,展現材料的質感,探討礦物、岩石材料對於色面造型的營造。
工作室有岩彩課程,歡迎whatsapp96069721或ig查詢。
如想了解更多關於岩語工作室的消息可關注: ig: _tomoekun_ https://www.instagram.com/_tomoekun_/
gliiter_mineral |
工作室由插畫師 Carmen Ng 和金工藝術家 Victor Wong 合併租用,以半工作室、半商店形式運作,售賣和展示兩位創作人的藝術作品和商品(紙品、首飾)。Carmen Ng 的插畫以富想像力和精緻的構圖為主。Victor Wong 分別會以個人和VW Jewellery名義發表作品,風格簡約、理念多變。
營業時間為星期五、六、日14:00 - 20:00
Facebook :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
技承傳統 融和創新──展示並介紹各地名家木偶、皮影作品,提供木偶、皮影演出活動訊息。教授各種類木偶、皮影製作、表演技巧和演出活動。教授(小班、個人)各級古箏彈奏。教授(小班、個人)吸管藝術、絲帶編織。 網址 : www.hkpsac.org
聯絡 : 黃暉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
賽馬會共融藝術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舉行不同的藝術活動予殘疾人士及公眾參與,透過藝術促進社會共融。活動包括「藝術筆友」、「展能工作室」、「開放工作室」、「藝術研習室」及「導師培訓」,旨在普及藝術,體現「藝術同參與.傷健共展能」的理念。
聯絡 : 張小姐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
劉 個人創作和研習為主, 同時開辦不同繪畫課程、藝術分享活動、藝術工作坊和小型展覽。
劉氏在香港定居生活和藝術創作,畢業於2018年香港藝術學院與墨爾本理工大學
合辦之藝術文學士學位課程(主修繪畫)。現時以繪畫和素描為創作媒介,作品傾向 探討具象與抽象在現實和虛實之間的可能性。曾獲香港特區政府頒發才藝發展獎學金 (2015)和外展體驗獎學金(2018),近年積極參與多個聯展,並獲得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高美慶教授發展基金支持,在元創方舉辦首個個人畫展(2021)。“亦是 Art Napping” 藝術團體的創辦人之一,以壁畫美化社區計劃為主。 |
陶藝 手飾 繪畫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
Louis SK 藝術工作室,一個創作及研習陶藝雕塑的地方。
雕塑和陶藝家盧世強,自小已專注石灣陶瓷人物雕塑創作;2006年更遠赴美國,尋找另類雕塑技術,於著名玻璃藝術工作室「Urban Glass, Brooklyn」和「The Studio, Corning Museum of Glass, New York」專研暖玻璃鑄造藝術。 2010年回港,再修畢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文學士課程,主修陶藝,以了解傳統藝術技巧與當代藝術的關係。
盧氏積極發揮陶泥與玻璃的獨特個性,一方面表現個人美學思想,另一方面反映現今人類社會現象。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
香港美術教育協會(HKSEA)成立於1992年,為註冊非牟利慈善團體及香港教師中心的團體會員。本著美術為全人教育不可或缺一環的信念,本會一直致力籌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及出版相關刊物來提高香港視覺藝術教育的素質,當中尤重視中小幼視藝科教師的專業培訓和教學支援,以造就美學素養及創造力兼備的新一代;本會曾因此三度獲頒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獎」。身為國際藝術教育學會(InSEA)的成員,本會亦時與海外的藝術教育工作者交流,務求持續地為香港的視覺藝術教育注入新力量。
聯絡 : 何毅盈 (高級行政主任)
聯絡2 : 黃敏婷 (香港美術教育協會會長)
電郵 : info@hksea.org.h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KSEArt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
1992年,香港成為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第五個亞洲分會。
香港分會自成立以來,致力推動藝術評論,舉辦各類藝評活動,出版刊物,並參與國際會議及海外交流計劃。創辦初期,本會只能維持簡單而基本的運作,但始終堅守專業路向,除邀請國際知名演藝評論家擔任講座嘉賓外,還多次委派代表參與母會舉辦的國際評論工作坊及國際評論會議。此外,在1994至1996年間,本會亦配合本地各個主要藝術節,舉行國際藝評會議。
從1998/1999年度起,本會首次獲香港藝術發展局撥批一年行政資助,大大增強了行政能力,穩步發展,所完成計劃的數目,由早年的7項,躍升至近年的超過20多項。
過去多年,本會一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的一年行政資助,會務得以積極發展,並與本地以至亞洲區內各演藝團體、藝術家建立了穩定的伙伴關係。2006年,本會更以東道主身份邀請了海內外多位知名藝評人出席了「國際藝評研討會2006」,成績斐然。
本會除透過籌辦不同種類的評論活動,致力推動本地藝術評論發展外,亦十分重視藝評研究和藝評出版工作。截至2010年12月,本會已出版超過100套書籍刊物。
IATC網頁:www.iatc.com.hk IATC 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iatchongkong |
成立於2010年的「句點」於2015年由藝術家兼藝術教授黎肖嫻重組,發起新一輪的實驗,新加入十幾位才藝各不同的年青藝術創作者,進駐黃竹坑一工廈一個1800尺的「藝術工場」,命名為「據點。句點」。到底在一個土地用途受規管,祇有基本設置的空單位裡,除了標準白格子展覽空間或畫廊之外,還可以做些甚麼?這是我們走在一起的誘因,然後憑著好奇心、實驗的意決,對今時今日香港社會和藝壇,認定個人可作的特殊貢獻,試圖在商業畫廊格局和依賴官方定期資助的慈善式體制外另尋生存之道。2018年8月,「句點」群體轉移陣地,遷至石硤尾的舊工廈改建的藝術村,展開「據點。句點」2.0 (FP 2.0) 新一回合的三年實驗,仍堅守個體自主的協作,探索主體、存活的空間度向,互媒和跨學科的探討。句點群體鼓勵藝術家之間自發、雙向的評論與交流, 並倡導“持續延展式創作”的理念,視所有藝術創作為永遠在進行中,可持續張開,有延伸發展下去的潛質。我們尤其支持以研究為本的創作方法,強調發現、整合理論 。藝術活動是創新的參與和生活,與別人和社群連結,打破年齡資歷和背景的界限,分享經驗、資源、知識,同時透過小聚,研討會、工作坊、展覽及寫作等活動去提升創作的視野,打開更多創作和交流分享的門。 |
誇啦啦藝術集匯(誇啦啦)是雙語學習劇場™及非牟利藝術組織,致力培育新一代年輕人。我們相信藝術帶來啟發、動力及轉變,以藝術融入教育的方法鼓勵學習,令教育更加完備。我們是一個註冊慈善團體,節目多元化,2008年成立至今觀眾及參加者超過232,525名,2009年起成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西灣河文娛中心場地伙伴。
誇啦啦於2015年獲羅兵咸永道選為本地10間最具影響力的非政府機構,參與其社會影響評估指導計劃。誇啦啦曾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14及2017香港藝術教育獎,亦兩度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躍進資助。誇啦啦首創自在劇場,以及推廣藝術、科學、工程、數學和科技作為教學方法的醫學人文學科(表演藝術)。
電話: 2520 1716 傳真: 2529 5385 電郵: info@aftec.hk 網站: aftec.hk |
赫墾坊劇團成立於1982年,曾製作的本地原創劇目逾百齣。踏進新世紀,劇團以發展本地的戲劇教育為目標,迄今曾參與劇團創意戲劇教育活動的師生及家長人數接近十萬。 |
鄭哈雷是一位年青的藝術工作者,2008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現正就讀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碩士。鄭氏作品主要探討物料,繪畫性和幽默性。鄭氏曾獲夏利豪基金會2006年藝術比賽冠軍和雅加達藝術獎2010。展覽有《鬼王:鄭哈雷作品展》、《遊戲理論:鄭哈雷作品展》、香港國際藝術當代博覽會2010香港國際藝術展11等。作品由多間畫廊和私人收藏。
Halley Cheng is a young Hong Kong artist whose works mainly focus on painterly, material and humor. Selected prize include: Philippe Charriol Foundation Art Competition 2006 winner, 2010 Jakarta Art Award. Selected Exhibitions include: “Ghostliness – Halley Cheng”, “Game Theory – Halley Cheng”, ArtAsia Basel 2009 – SCOPE Basel Art Show, HKIAAF2010, ARTHK2011. Cheng’s works are collected by galleries and collectors in Hong Kong and overseas.
Cheng Halley 鄭哈雷
|
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成立於1985年,是政府認可的慈善團體,宗旨為:
過去廿五年來,中心舉辦了無數活動,範圍涵蓋:傳統及創意文化、學術研究、視藝、文學、電影、戲劇音樂、民族文化、民間藝術、歷史文化等。活動形式多元化,包括講座、展覽、課程、座談會、舞台劇、示範演講、工作坊、校際比賽、導賞考察等。所舉辦的的活動常為兩大主題:1)傳統中華文化的普及與弘揚;以及2)走進學校,面向青年人的文化通識教育。
360 created by anispace |
405 Islands 是由柏萱及KATY組成的藝術工作室,二人均專注於平面創作,媒介涉及繪畫、插畫和版畫。除了個人創作,405 Island亦會不定期舉辦工作坊及藝術交流活動。
|
鄧啟耀創作經常結合不同媒介,例如:水墨、錄像、聲音和跨媒體表演。2010年他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榮譽)文學士,現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藝術碩士課程。2014年,他獲邀參與蘇黎世藝術大學的藝術家駐留計劃及2022年獲邀參與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他曾參展香港大館賽馬會藝坊《墨城》(2021)、臺灣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優墨》(2021)、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舉辦《尋林覓趣》(2019) 、香港藝術中心及比利時Les Halles de Schaerbee合辦「香港味道」(2016)、德國蓋爾森基興美術館的中國八項目「Tradition Today – Ink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2015)。其作品見於德國、蘇黎世、比利時、日本、台灣和香港的各個藝術館、藝術機構和畫廊。
|
Username | |
Password | |